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3条
在高校教师交流群里,有三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找我咨询同一个问题:"南大金融非全博士到底难不难考?"这让我想起去年带过的两个学生案例:一位是银行支行长准备了9个月成功录取,另一位券商副总考了两次才上岸。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个项目的真实情况。
先说最重要的录取数据。根据南大商学院公示信息,近三年报录比稳定在1:5左右,去年实际报考人数217人,最终录取43人。这个比例在985院校中属于中等偏上,比北大光华非全项目的1:8要友好不少。但要注意的是,超过60%的录取者都有硕士学位论文发表或省部级课题经历。
备考策略方面,我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椋菏紫仁亲ㄒ悼伪适?,这两年明显增加了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实务的考察比重,去年真题里出现了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期权价格的实操题。其次是研究计划书,千万别套模板,去年就有考生因为研究选题与导师组方向不符被刷。对了是面试环节,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考官特别看重考生对南京区域金融发展的见解,去年面试最高分的考生就深入分析了江北新区科技金融创新案例。
关于备考时间安排,给大家一个参考方案:工作日每天保证2小时有效学习(建议拆分成早晨1小时文献阅读+晚上1小时习题训练),周末保持6小时系统复习。重点提醒在职考生,南大要求报名时必须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这个文件需要提前3个月准备,去年就有考生因为盖章流程耽误了报名。
特别要说的是导师选择技巧。金融非全项目实行双导师制,建议在系统填报时,第一志愿选学术型导师(优先选有国家社科基金在研项目的),第二志愿选业界导师(推荐选择有监管机构任职经历的)。去年录取的学生中,采取这种搭配策略的通过率高出普通选择方式27%。
对了说说大家关心的毕业要求。与全日制博士不同,非全项目允许用行业研究报告替代部分学术论文,但需要满足两个硬指标:①研究报告需被省级以上部门采纳 ②核心期刊发表至少1篇论文。毕业答辩通过率保持在85%左右,未通过者多数卡在数据采集规范性上。
个人觉得来看,南大金融非全博士的难度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关键是要摸准备考门道。对于金融行业中层管理者来说,这个项目既能系统提升理论水平,又能积累优质学术资源,确实是性价比之选。
南京大学非全日制博士学费贵吗?在职读书成本大公开
学费到底多少钱?
南大非全日制博士的学费,不同专业差异挺大。比如商学院、工程管理类的专业,学费一般在8万到12万之间,学制多为4年,平均每年2万到3万。而人文社科类相对低一些,比如文学院、历史学院的专业,总费用大约在6万到8万。
不过注意,这只是学费部分,不包含书本费、材料费或者参加学术活动的开销。另外,如果中途需要延期毕业,部分专业还会按学期收取延期费用,每年大约5000元左右。
除了学费,还有哪些隐藏成本?
1. 时间成本:周末和假期都得搭进去
非全博士一般是周末或集中授课,比如每月集中4天上课。南京本地的学生可能还好,外地同学每次往返的交通、住宿费少说也得千把块。如果是长三角周边城市,高铁往返一趟三四百,加上住宿,一年下来额外支出可能接近1万。
2. 科研开销:做实验、发论文都要钱
理工科的同学得特别注意,如果研究方向需要实验室数据或设备,部分材料费可能需要自掏腰包。文科生虽然不用买试剂,但参加学术会议、期刊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尤其是核心期刊)也是一笔开支,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3. 社交成本:和导师、同门的必要往来
读博期间难免要和导师沟通课题,或者和同学组队做项目。偶尔聚餐、参加学术沙龙,这些看似零碎的花费,四年累计下来可能也有大几千。
贵不贵?关键看你怎么算
单纯看学费,南大非全博士的价位在国内985高校里属于中等水平。比如北大光华的非全管理学博士,学费超过20万;相比之下,南大的性价比还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情况:
经济上:如果当前工资稳定,单位有教育补贴(有些国企或事业单位能报销部分学费),压力会小很多。
职业回报:比如高校教师读博后能评职称,企业高管提升学历后有助于晋升,这类长期收益可能远超学费投入。
省钱小技巧
1. 申请奖学金或助教岗位:南大部分学院会提供非全博士奖学金,金额从5000到2万不等,主动联系导师或教务老师咨询。
2. 合理规划研究进度:尽量按时毕业,避免延期产生额外费用。开题前多和导师沟通,确保研究方向可行。
3. 利用学校资源:比如图书馆数据库、实验室设备等,减少外包调研或实验的成本。
亲情提示一句,读博不是“花钱买证”,既要考虑经济成本,也得评估自己能否扛住学术压力。尤其是非全博士,白天上班晚上写论文的滋味,没点毅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真顶不住。建议提前和家属沟通好,获得支持后再做决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