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3条
一朋友在银行干了十几年,去年突然跟我说想读个在职博士。他盯着南京大学金融方向的非全日制项目,但翻遍官网也没弄明白到底能选哪些专业方向。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给想提升学历的上班族指条明路。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专业方向。南大金融类的非全博士项目,主要开设5个方向:
1. 金融风险管理(适合银行、保险从业者)
2. 资本市场与投资(证券基金从业者的首?。?/p>
3. 金融科技应用(互联网金融机构必备)
4. 公司金融与战略(企业财务总监的进阶课)
5. 国际金融实务(涉外金融机构必备)
这五个方向不是拍脑袋定的,都是根据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倒推出来的。像去年毕业的小王,在证券公司做投行的,就选的资本市场方向,论文直接写注册制改革对IPO的影响,答辩时把工作案例往里一套,通过得特别顺利。
上课时间安排也人性化,每月集中授课4天(通常安排在周末+前后工作日),寒暑假各安排10天左右的集中学习。我认识的好几个学员都是周五晚上飞南京,周一早上赶早班机回去上班。
费用这块得说清楚,总学费28万左右,分三年缴。不过南大有个隐藏福利——单位推荐的学员可以申请校企合作奖学金,最多能减免3万学费。去年某城商行就组团送了5个中层来读,每人省了2万多。
说到报名条件,重点看三点:
1. 硕士毕业满5年(按毕业证日期算)
2. 要有金融相关领域的管理经验(支行副行长以上或部门主管)
3. 需要两位正高职称推荐(其中一位必须是业内专家)
这里提醒下,去年有个朋友卡在推荐人环节——他找的两位教授都是高校老师,没有业内专家,结果初审就被刷了。建议至少找一位金融机构高管或者行业协会领导当推荐人。
毕业难度方面,确实比全日制松快些。核心期刊论文要求从2篇降到1篇,但有个新规定——必须要有应用型研究成果。去年毕业的李姐就把她们银行的小微贷款风控模型改进方案写成案例,既算工作成果又当毕业材料,一举两得。
要是拿不定主意选哪个方向,记住这个口诀:"现在干啥选啥,未来想干啥选啥"。比如在银行做信贷的选风险管理,想转战股市的就选资本市场方向。千万别跟风选热门,去年有个学员非要选金融科技,结果连Python基础都没有,学得那叫一个吃力。
南京大学非全日制金融博士申请条件详解
一、基本条件要满足
1. 学历背景
申请人必须持有硕士学位(应届毕业生需在入学前取得)。专业不限于金融,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均可尝试,但最好有金融相关课程或实践经历。
2. 工作经验
非全日制项目主要面向在职人群,通常要求有3年以上金融行业或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如果是金融机构管理层、科研人员或高校教师,会更占优势。
3. 年龄限制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往年录取情况,建议年龄不超过45周岁。学校更倾向于选择职业路径清晰、有明确研究目标的申请人。
二、材料准备别踩坑
申请材料是“敲门砖”,一定要认真对待:
身份证明:身份证、学位证、学历证原件及复印件。
工作证明:单位盖章的工作年限证明,需包含岗位职责和业绩描述。
推荐信:至少两封,推荐人最好是业内专家或学术导师,内容要具体,避免套话。
研究计划:这是重中之重!研究方向要紧贴金融领域热点(如数字金融、风险管理),同时体现个人工作经验的结合。
其他加分项:发表过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职业资格证书(如CFA、FRM)等。
划重点:研究计划别写得太“学术化”,南大非全项目多多动手价值,建议多提实际问题解决的思路。
三、申请流程分几步
1. 网报阶段
每年10月左右开放报名,需在南大研招网填写信息,上传电子材料。注意核对研究方向是否与导师匹配。
2. 材料审核
约1个月后公布初审结果。如果材料被退回,可能是研究计划不够清晰,抓紧时间修改。
3. 笔试与面试
笔试:主要考察金融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题型包括论述题和案例分析。
面试:重点围绕研究计划展开,可能会问“你的研究如何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四、常见问题答疑
“跨专业能申吗?”
可以!但需在材料中体现金融相关能力,比如考过相关证书、参与过行业项目。
“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建议提前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在研究计划中体现契合度,但无需刻意套近乎。
“学费多少?上课时间?”
非全学费高于全日制,具体金额每年更新;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或集中授课,不影响工作。
亲情提示:南大非全金融博士每年名额有限,竞争激烈,材料提交截止前务必反复检查。尤其是研究计划,不妨找同行或前辈提意见,确保逻辑清晰、亮点突出。如果打算今年申请,现在就该动起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