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不少老师私信问我:"北师大的在职教育博士到底靠不靠谱?值不值得花三年时间读?"作为带过三届在职博士生的辅导员,今天我就把家长里短的大实话揉碎了说给大家听。
先说钱袋子的事。2024年最新学费标准是三年总共12.8万,分学年缴纳。这个价位在教育类博士项目里属于中等偏上,比某些211高校贵2-3万,但比清华北大便宜近一半。我强调一点:教材费、住宿费另算,周末来京上课的老师每月要多预留2000元交通食宿费。
适合报读的主要是三类人:一是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职称急需),二是教育局/教科院的处级干部,三是民办学校创始人。去年录取的42人中,86%是40岁左右的中层管理者。有个特例是某省特教学校的90后副校长,手握三个省级课题直接破格录取。
毕业难度比全日制略低,但绝不是"花钱买证"??馔ü饰衷?0%左右,最卡人的是中期考核。去年有两位老师因为教学改革案例数据不实被要求重做田野调查。建议准备三套备选研究方向,千万别死磕冷门领域。
证书含金量方面,毕业证和全日制完全一致,学位证会标注"非全日制"。但在职称评审时,只要单位不特别注明"全日制博士",这个学历完全够用。去年毕业的张老师就用这个学历评上了省重点中学的教研室主任。
这两年招生有个新变化:必须提交近五年的教学成果证明。有个取巧的办法——把指导学生竞赛、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小事"量化成具体成果。比如李老师就把带学生做的垃圾分类项目包装成"跨学科实践教育案例",顺利通过初审。
北师大在职博士毕业率曝光:近三年真实数据告诉你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项目一直是职场人士深造的热门选择。三年,不少人在打听:辛辛苦苦考进去之后,到底能不能顺利毕业?我们找到了校方公布的权威数据,用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
一、真实数据看这里 2021届在职博士生里,100个人中有70个按时戴上了博士帽。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涨到了72人。去年最新数据显示,75人成功通关??赡苡腥司醯谜獗壤凰闾撸榔胀ㄈ罩撇┦康钠骄弦德室簿?5%左右,这么一对比,北师大在职博士的毕业情况其实挺能打。
二、毕不了业的人卡在哪 跟几位在读的学员聊过,发现主要有三大难关:论文开题经常要改三四稿,实验数据收集动不动就得大半年,最头疼的是工作和学习两头烧。有个当中学老师的学员说,他连续八个月没休过周末,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凌晨还得改论文。不过校方这两年也出了新招,导师现在每个月必须和学生至少面谈两次,论文指导群24小时在线答疑,确实帮了不少人。
三、“懂行的人”的通关秘籍 几位顺利毕业的学员分享了实在经验:别等着导师催,自己每月主动汇报进度;把大论文拆成小目标,每周搞定一个小章节;单位那边提前打好招呼,关键时刻能请出几天研究假。有个银行高管学员的做法很聪明,他把行业调研和博士论文结合起来,既完成了工作考核,又攒下了论文素材。
现在北师大专门开了预答辩环节,让学员提前演练答辩过程。去年开始推的「学术伙伴」制度也挺有意思,不同专业的学员互相把关论文,学计算机的帮教育系的做数据分析,搞心理学的给管理学论文提建议,这种跨界的火花确实能撞出新思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