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收到不少教师朋友的私信,都在问北师大在职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国内师范类院校的"天花板",北师大确实是在职教师提升学历的首选。今天我就把手头最新整理的报考资料给大家唠唠,重点说说最受欢迎的几个教育类专业。
先给研友们儿透个底儿,北师大在职博士学费在8-12万这个区间,比同级别985院校便宜20%左右。特别是下面这五个专业,不仅课程安排适合在职人员,导师团队都是业内大牛:
1. 教育领导与管理:这个专业特别适合中小学校长报考,周三晚上+周末集中授课,去年毕业的学员里就有3位评上了正高级职称
2. 课程与教学论:一线教师的首选,能跟着国培计划专家做课题,很多学员的教研成果直接用在职称评审里
3. 特殊教育:国家现在重点扶持方向,残疾人教育学校的老师报这个专业还能申请专项补贴
4. 教育技术学:适合信息技术老师,VR教学、智慧课堂这些前沿内容都是必修课
5. 学前教育:幼儿园园长必修课,北师大附属幼儿园的实践基地可不是其他学校能比的
要说报考诀窍,建议大家重点关注每年3月和9月两个招生季。现在学校实行"申请-考核制",不用参加全国统考这点特别友好。不过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5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才能报名,去年有个朋友卡在4年半工龄上就被刷下来了。
说到毕业难度,实话实说比全日制博士要容易些。关键是论文选题要结合工作实际,像去年毕业的张老师就是拿自己学校的课后服务案例做的研究,盲审一次就过了。不过提醒大家,北师大对考勤要求特别严,缺课三次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对了给准备报考的朋友提个醒,现在市面上很多中介机构说能“抱过”初审,千万别信!北师大官网上就能直接报名,准备好工作证明、科研成果这些材料比找中介靠谱多了。
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申请条件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近日更新了在职博士项目的导师资源库,对于准备报考的在职人士来说,这份动态值得特别关注。作为国内教育学科的重镇,北师大导师团队的调整往往折射出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
据校方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带教在职博士生的导师群体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基础教育研究方向的导师占比提升,新增了多位深耕中小学教改实践领域的教授;二是跨学科导师比例增加,部分导师同时具备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复合背景;三是实行"双导师制"的比重扩大,不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博士生将由高校教授与一线特级教师联合指导。
从实际带教情况来看,北师大导师们普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指导方式。每月固定安排周末线下研讨,平时通过专属学术平台进行文献指导和论文修改。值得留意的是,多位导师在访谈中提到,特别欢迎具有5年以上教学管理经验的报考者,这类在职博士生往往能带来更接地气的研究选题。
有意向的报考者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获取最新导师信息:一是登录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师资队伍"专栏,使用"在职博士导师"筛选功能;二是直接致电教务办公室获取2024年度《导师双选手册》电子版。需要提醒的是,部分热门研究方向(如教育政策分析、学校改进研究)的导师名额相对紧张,建议尽早联系咨询。
对于正在准备报考材料的在职人员,这里有个小技巧:在研究计划书中可以适当体现对意向导师学术成果的理解。比如引用导师近三年发表的论文观点,或结合其主持的课题方向来设计自己的研究框架,这样的准备往往能在材料审核阶段获得加分。
北师大教育博士项目办公室的负责老师透露,今年特别增设了导师研究专长匹配系统。报考者在提交材料时,可通过勾选研究关键词(如"乡村教育""教育评价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系统会自动推荐3-5位契合度较高的导师人选,这项新功能大大提升了师生匹配效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导师对跨专业报考者有额外要求。比如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导师普遍建议,非师范背景的申请者最好具备基础教育领域的课题研究经历;而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的导师则更看重报考者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实务经验。
从往届生的反馈来看,导师们的个性化指导方式各具特色。有的导师擅长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在职生打通理论与实践,有的则习惯通过学术工作坊的形式组织跨届交流。不少毕业生特别提到,导师们对在职博士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常理解,通?;岣菅г钡墓ぷ鹘谧嗔榛畹髡傅挤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