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南京大学 > 报考指南

2025年南京大学金融在职博士毕业必达的3个硬指标,少一个都拿证难

发布时间:2025-05-11 09:11:20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都说南大金融在职博士含金量高,但毕业率不到40%”——这是某在职博士论坛的高赞评论。作为国内TOP5高校的招牌项目,南京大学金融在职博士确实存在“宽进严出”现象。笔者走访了3位近两年毕业的学员,结合教务办最新文件,个人觉得出2025年毕业必须达标的三大核心指标。

第一硬指标:学分修满≠随便凑数

南大要求总学分不低于48分,其中专业核心课占60%。很多学员以为“凑够学分就能过关”,实则踩了大坑。金融建模、高级宏观经济学等5门课必须达到85分以上,否则需要重修。2023级张学长就因公司并购课考了83分,被迫延迟半年毕业。建议每学期主攻1-2门核心课,周末至少留出8小时做课后实证作业。

第二硬指标:论文发表要卡准时间点

不同于全日制博士,在职学员需在CSSCI期刊发表2篇论文,其中1篇必须是学位论文核心章节。这里有个隐形“绊子”:从投稿到见刊平均需要14个月。2024年毕业的李学姐分享经验:“开题通过后就要立即整理数据投稿,千万别等写完大论文再操作?!彼崆?年半投出《影子银行风险传导机制研究》,刚好赶上毕业材料提交。

第三硬指标:预答辩不是走过场

南大独创的“三轮预答辩制”让很多职场精英措手不及。首次预答辩淘汰率高达35%,重点考察理论创新性。2022年有学员提出“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因缺乏数学模型支撑被要求重做。答辩秘书透露:“通过的关键是量化分析部分,至少要建立2个以上实证模型。”

此外还有两个高频失误点:

1. 境外调研需提前6个月报备(疫情后恢复线下调研要求)

2. 与导师面谈次数每月不得少于2次(系统会自动记录考勤)

一位匿名评审委员坦言:“我们最欣赏能把工作案例转化为理论模型的学员,去年有位银行高管用自身经手的16个不良资产案例支撑论文,直接推荐参评优秀毕业论文?!?/p>

2025年南京大学金融在职博士毕业必达的3个硬指标,少一个都拿证难

南京大学在职博士导师选择诀窍:这3类导师最容易让学生准时毕业

第一类:刚带过两三届学生的"青椒"导师

别光盯着大牛教授的头衔,那些刚晋升博导三五年的青年教师才是隐藏的"宝藏"。他们大多还保持着带学生的热情,每周固定组会雷打不动。南大理工科某实验室的王师兄就说过:"我导刚评上博导那会儿,连我实验数据的小数点位数都要核对,改论文比我自己还上心。"这类导师往往手头有刚启动的科研项目,学生容易找到创新点,发文章速度更快。而且他们时间相对充裕,遇到问题微信秒回是常态。

第二类:实验室有成熟体系的"团队型"导师

重点看导师有没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比如南大某材料学团队,从样品制备到性能测试都有专人负责,学生进来直接"拼积木"。这类团队往往有现成的论文模板、成熟的实验方案,甚至师兄师姐手把手教操作仪器。选这种导师就像进了一家运转良好的公司,每个环节都有人托底,特别适合在职博士边工作边搞科研的状态。

第三类:"时间管理大师"型导师

这类导师最大的特点是做事有章法。他们会明确告诉学生:"开题前必须读完这20篇文献""每两个月必须出组实验数据"。南大文科院系有位导师甚至给学生定制了"科研进度手账",把大论文拆解成52周任务清单。在职博士最怕的就是工作忙起来荒废学业,遇上这种把deadline卡得死死的导师,想拖延都没机会。

找导师的时候建议做好三件事:

1. 去实验室蹲点,观察师兄师姐的工作状态。如果下午三点实验室还空着大半,慎选

2. 直接问导师历年学生的平均毕业年限,敢正面回答的通??科?

3. 查导师近五年论文,一作都是学生署名的优先考虑

亲情提示在职读博的朋友,南大仙林校区的导师信息墙上,每个导师介绍页右下角都有个不起眼的二维码,扫码能查到该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数据。这可是往届生们用血泪换来的情报通道,千万别错过。选导师这事就跟相亲似的,合适比名气重要得多。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