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南京大学 > 学校资讯

南京大学金融在职博士招生简章:申请条件+学费一览+3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5-05-11 09:03:30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作为国内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大学在职博士项目始终以高质量教学著称。今天咱们就唠唠2024年金融学在职博士的最新招生政策,准备报考的朋友可得仔细看好了。

一、硬性门槛有讲究

今年报考条件新增两条细则:①需提供近3年主持或参与的金融相关项目证明(可以是企业内训项目)②英语要求新增多邻国115分替代选项。学历要求仍保持硕士学历,但特别注明接受海外学历认证,这对海归朋友是个好消息。

二、学费标准有调整

2024年学费整体上调8%,分三年缴纳。首年8.2万含教材费,后两年各7.6万。不过新增企业高管奖学金计划,年营收5亿以上企业的高管可申请30%学费减免。我强调一点:住宿费不再包含在学费中,需自行申请校内公寓。

三、课程设置三大升级

1. 新增"金融科技与量化投资"???,配备彭博终端实训室

2. 论文指导改为双导师制(校内教授+行业专家)

3. 必修课增加实地考察环节,包括上交所、南京金融城等

四、报考流程“防坑”秘诀

建议提前3个月准备材料,特别注意:

推荐信必须使用南大专用模板(官网可下载)

工作证明需体现具体金融相关工作内容

研究计划书控制在5000字以内,重点突出实操性

今年报名系统升级后,材料提交截止后不再接受补交。建议在截止前一周完成网报,预留修改时间。现场确认新增线上办理通道,但江浙沪户籍考生仍需现场采集指纹。

五、“懂行的人”的血泪经验

去年录取的张学长分享:笔试中的案例分析题占比提升到40%,要多关注近期金融热点事件。面试环节新增压力测试,考官会针对工作经历进行连环追问,切记保持逻辑连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高血压、色弱等既往不影响录取的情况,现在可能成为淘汰方面。建议提前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调整。

2024年南京大学金融在职博士招生简章:申请条件+学费一览+3大变化

在职博士论文盲审未通过的真实案例剖析

去年秋天,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博士生一姐妹收到盲审结果时,整个人都懵了——三份评审意见中两份明确给出"不通过"。这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男人,白天在互联网公司带技术团队,晚上熬夜写论文,坚持了整整四年,却在对了关头栽了跟头。

论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事后复盘发现,技术实现章节的数据表格存在前后矛盾,第三章引用的两篇外文文献找不到原文出处。最致命的是,论文提出的算法改进方案,与某篇三年前的硕士毕业论文高度相似。这些问题在预答辩时都被提到过,但一姐妹总觉得"大框架没问题,细节后面再改"。

盲审专家们的意见直指要害:理论创新部分缺乏对比实验数据支撑,文献综述像开中药铺似的罗列参考文献,研究意义部分通篇都是"填补空白""促进发展"之类的空话。有位评审专家甚至批注:"作者似乎没搞懂自己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框架"。

在职读博的隐形圈套 一同事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在职博士把工作思维带进论文写作,习惯用项目汇报的方式写学术论文。某高校研究生院老师透露,他们学校在职博士的盲审不通过率比全日制高18%,常见问题包括引用文献老旧、研究方法描述不清、数据采集过程不透明。

时间管理是另一个痛点。一朋友的论文进度表显示,开题后的前八个月只写了七千字,说一千,道一万半年突击完成八万字。这种"前松后紧"的写作节奏,导致后期没时间找导师反复修改,查重前匆忙删减内容反而造成逻辑断裂。

“老江湖”的血泪经验 某985高校博导建议,在职博士要建立固定的论文写作时间,哪怕每天只写半小时。文献管理从开题就要做好分类标签,实验数据随时归档备份。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导师的定期沟通,别等到送审前才把论文交出去。

现在一同事正在准备二次送审。他重新梳理了算法推导过程,补做了三组对比实验,把三十多页的综述压缩成十五页的文献述评。一次组会上,导师终于点了头:"这次像篇正经学术论文了"。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