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3条
总收到私信问"清华金融在职博士值不值得读",一朋友作为2018级毕业生,今天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先说个扎心数据:我们那届52个同学,对了按时毕业的只有37人,淘汰率接近30%。这学费30万花得值不值?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第一,别光看清华牌子硬。我们专业课老师确实是央行前顾问、证监会退休大佬,但上课都在周末,有同学每周从深圳打飞的来上课,两年光机票就花了8万多。第二,论文比全日制还严,隔壁班有个上市公司高管,卡在开题报告整整一年半。第三,人脉资源是真金白银,光我们班就出了7个银行行长、3个私募合伙人,去年还有个同学牵线成了笔5亿的并购。
说到含金量,得看你要什么。我同宿舍的王哥,读完博士当年就升了分行副行长,但人家本来就是总行重点培养对象。反观做小微贷的李姐,课上学的那套量化模型根本用不上,纯属为了孩子上学搞个学位。最划算的是券商那帮人,毕业论文直接做成行业分析报告,既毕业又拿了客户。
现在说说钱的事。学费分三年交,每年10万,但隐形消费真不少。小组作业要买数据库权限,人均摊下来3000/年;毕业答辩必须发核心期刊,版面费1万起步。不过有个隐藏福利——能进清华图书馆查内部数据,这个在外面花钱都买不到。
说一千,道一万给句实在话:如果你是金融机构中层想往上走、企业高管要镀金、或者家里有矿需要学历背书,这30万花得值。但要是普通白领想转行,劝你先把CFA考了更实在。
适合人群 | 推荐指数 | 见效周期 | 风险提示 |
---|---|---|---|
学术研究者 | ★★☆ | 3年以上 | 科研要求比肩全日制 |
转行求职者 | ★☆ | 不确定 | 不如考证直接 |
相关阅读推荐:《清华大学金融在职博士最新申请条件详解》
清华大学金融在职博士最新申请条件详解
不少朋友私信问我清华金融在职博士的报考要求有没有变化。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热门项目,每年的申请条件确实会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今天就结合最新信息,把大家关心的硬指标和软门槛掰开揉碎了讲明白。
一、基础门槛:学历与工作经验缺一不可
学历要求比普通博士更看重应用背景。必须持有硕士毕业证+学位证(双证齐全),专业不限但经管类优先。特别注意今年新增了前置课程要求:非经济金融背景的申请人,需补修《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两门核心课。
工作经验方面,体制内外一视同仁。金融机构从业者需满5年实操经验(计算到报名当月),企业财务总监、政府经济部门处级以上干部同样适用。今年新规明确:创业经历可按1.5倍折算工作年限,但需提供完税证明和股权结构文件。
二、核心材料准备有诀窍
推荐信不再是走过场。需要2封业内专家亲笔签名的推荐函,其中至少1位须有正高级职称。有个小技巧:找合作过的券商首席分析师或银行风控主管写推荐信,比找学术大牛更加分。
科研成果要求更务实。取消了过去必须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硬杠杠,但需提交3万字以上的行业分析报告。去年有位做私募的学员,用给证监会写的资管新规捋清报告顺利过关,这种实操型成果很受青睐。
三、考核环节的隐性规则
笔试科目保持"2+1"模式:经济学综合、金融学原理必考,第三门在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管理中自选。注意今年微观经济学部分增加了行为金融学考点,建议多看看塞勒的案例研究。
面试环节实行双盲选制??脊倏獍?0%的业界高管,可能会问到具体业务场景。去年有位股份制银行支行长,就被问到"如何设计县域绿色信贷产品"这样的实操题。提前准备3-5个自己经手的典型案例很重要。
四、特别注意事项
学费标准保持28.8万/全程,但新增了专项奖学金。在地市级以上政府挂职过的、获得过省部级金融创新奖的,可以申请减免20%学费。住宿安排比较灵活,提供单人间但需提前半年预约。
报名系统今年升级为区块链存证,所有材料一经上传不可修改。建议先把个人陈述、研究计划书等文字材料做好查重处理,学校用的知网在职教育专用库,重复率控制在8%以内比较稳妥。
项目组老师我强调一点:9月1日开放网申后,每天18:00-21:00系统访问量最大,容易出现卡顿。建议错峰在上午10点前提交材料,遇到技术问题可直接拨打教务专线010-6278,会有专人指导操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