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校库 > 同济大学 > 学校资讯

同济大学教育博士报考数据告诉你答案

发布时间:2025-05-12 12:35:48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收到一位中学教师的咨询:"老师您好,我在江苏某重点高中工作7年,有副高职称。听说同济大学教育博士对在职教师开放招生,但网上信息太零散,您能说说真实录取情况吗?"

根据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数据,2023年教育博士报考人数较疫情前增长近3倍。其中在职教师占比62%,教育系统管理人员占28%,其他行业仅占10%。实际录取人数稳定在35人左右,单证(Ed.D)与双证(教育学博士)比例为4:1。

备考建议分三步走:

1. 提前8-10个月联系意向导师,建议带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课题立项证明

2. 材料准备要突出教育实践经历,特别是课程改革案例

3. 专业课复习重点关注"双新"教育改革政策,英语笔试难度介于CET6与专八之间

特别适合三类人报考:

有5年以上基础教育经验的一线教师

担任过区级以上教研项目负责人

具有省市级教学竞赛获奖经历

需要避开的三个误区:

× 认为"在职博士就是花钱买文凭"(实际毕业率不足60%)

× 忽略导师研究领域匹配度(近三年38%被刷材料因此原因)

× 轻视英语笔试(去年有考生专业课第一却因英语差2分落榜)

今年新增"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方向,这对有在线课程开发经验的教师是重大利好。建议关注同济教育学部官网9月发布的《2024年教育博士招生实施细则》,届时会明确新增导师名单和研究方向。

2024年同济大学教育博士报考数据告诉你答案

同济大学教育博士毕业难度大吗?在职教师必看的别上当诀窍

一、毕业要求到底“卡”在哪儿?

同济教育博士的毕业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座大山”:课程考核、学术论文、学位论文。

1. 课程考核不是走过场

别看在职博士平时上课时间灵活,但每门课的作业和考试要求一点不含糊。尤其是核心课程(比如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政策分析),作业量直接对标全日制博士。很多老师白天上课晚上批作业,周末还得挤时间写课程论文,强度堪比“时间管理大师”。

2. 学术论文门槛明确

想毕业,至少要在CSSCI或同等级期刊发表2篇论文。这里有个坑要注意:从投稿到见刊平均需要1-1.5年,千万别等到说一千,道一万一年才动笔。建议入学第一年就确定研究方向,边上课边积累数据,第二年集中投稿。

3. 学位论文“三高”预警

选题要求高(必须结合教育实践)、数据要求高(实证研究为主)、盲审通过率低(近几年有约15%的论文需要二次送审)。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某老师论文写了4年,前后改了11稿。

二、在职读博如何避开时间大坑?

在职教师最头疼的就是“时间不够用”。根据往届生的经验,这三个方法能救命:

1. “偷时间”技巧

工作日早晚各腾1小时(比如早起6-7点,晚上10-11点)

寒暑假集中攻坚(至少留出30天完整时间写论文)

把日常教学变成研究素材(比如记录课堂案例、学生反?。?

2. 选导师要“门当户对”

别光盯着大牛教授,优先选研究方向和你工作领域契合、有时间带学生的中年导师。有个老师跟了某学术大咖,结果一年见不到两次面,开题报告拖了整整一年半。

3. 论文选题牢记“三不做”

不做纯理论(你没时间天天泡图书馆查文献)

不做超大样本调研(在职教师根本跑不完500所学校)

不做陌生领域(比如搞基础教育的非要去研究职业教育)

三、“懂行的人”的血泪教训

1. 别小看英语考试

虽然入学考试英语难度适中,但后期文献阅读、国际期刊投稿都要求专业英语能力。有位老师开题时才发现,自己研究方向的前沿文献全是英文,硬是报了三个月速成班恶补。

2. 组会不是走过场

同济的博士组会频率高(通常2周1次)、要求严(每次必须汇报进展)。有老师因为连续三次组会没新内容,直接被导师要求延期毕业。

3. 数据收集提前布局

想做实证研究的,入学第一学期就要联系调研单位。某重点中学老师本想研究“双减政策”,结果因为校长换届,原定的调研学校临时反悔,导致整个研究设计推倒重来。

四、这些资源不用就亏了

同济给在职博士配的资源,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用:

校本部数据库:CNKI、万方、Springer等免费账号,查文献比某宝代下靠谱多了

写作指导中心:每周有专人帮忙改论文框架和语言表达

校友案例库:往届博士的论文电子版可以申请调阅参考

五、心态调整比努力更重要

读博期间,80%的焦虑来自比较??吹饺罩撇┦可⒍タ?、参加学术会议,千万别慌。记住两点:

1. 你的优势在教育一线经验,这是坐在书斋里的博士比不了的

2. 进度慢不代表质量差,有位老师用了5年毕业,但论文直接被某省教育厅作为政策参考

对了送大家一句某延毕前辈的感悟:“读博就像跑马拉松,你可以调整配速,但千万别躺平——因为躺下就真的起不来了?!?/p>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