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在后台收到不少咨询:"老师,北师大金融博士毕业到底能不能进高校当老师?"这个问题还真不是简单的是或否,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现状:北师大金融博士毕业生每年有近四成进入高校任教。去年刚毕业的小王师兄就顺利入职某211大学经济学院,他告诉我现在高校招聘有三大硬指标:第一是学历必须博士起步,第二要有核心期刊论文,第三年龄卡在35岁以下。像北师大这样的985院校,在简历筛选阶段确实占优势。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的高校要求差别很大。重点985院校现在普遍要求海归背景或博士后经历,普通一本院校更看重教学能力,二本院校则可能放宽年龄限制。有个师姐分享说,她应聘某省属财经院校时,试讲表现直接决定了录用结果。
想要提高竞争力,建议在读期间做好三件事:1.跟着导师多参与横向课题;2.争取在《金融研究》这类C刊发文章;3.主动申请助教岗位积累教学经验。特别是教学能力,现在很多高校招聘都增加了试讲环节,有位面试官透露,他们最看重的是能把复杂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
就业区域选择也有讲究。中西部高校人才引进政策更优惠,比如某中部省份给博士安家费能到50万,但要求签订8年服务期。而东部发达地区虽然待遇高,竞争也激烈得多。建议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发展规划早做打算。
亲情提示在读博士们,现在很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制度,入职前三年考核压力不小。但总体来看,北师大金融博士在高校就业市场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金融博士进高校的隐形门槛,这三点最容易栽跟头
第一关:学历够硬,但学?;挂础案郊又怠?
博士学历是敲门砖,但同样都是博士,为啥有人能进985,有人连普通二本都够不着?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学历之外的附加值”。比如,是否有海外联合培养经历?导师在业内的声望如何?有没有参与过国家级重点课题?
举个例子,某985高校经济学院去年招聘时,收到30多份简历,清一色名校博士。说一千,道一万入选的两人,一个在读博期间去美国交换两年,另一个的导师是行业权威,手里握着两个国家级项目。说白了,高校招人不仅要“能干活”,还要“能撑门面”。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说,如果学术背景单一,很容易被比下去。
第二关:科研强≠会讲课,试讲环节是生死局
很多博士觉得自己发过顶刊、拿过课题,教学生肯定没问题。结果试讲时翻车:板书杂乱、语速过快、案例脱离实际……高校招聘时,教学能力考核比想象中更严格。
某211高校教师透露,他们曾招过一位发过5篇SSCI的博士,试讲时全程念PPT,学生提问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文章里有,你自己去查”。评委当场否决:“科研再好,不会带学生也是白搭?!苯ㄒ橄虢咝5牟┦棵?,提前练练讲课技巧,比如把复杂模型用生活案例拆解,或者设计互动环节。别等到试讲前才临时抱佛脚。
第三关:“学术成果转化”才是隐形KPI
论文数量达标只是基础,高校更看重“学术成果的落地能力”。比如,你的研究能不能转化成政府智库报告?有没有和企业合作的经验?能不能申请到横向课题经费?
某双一流高校招聘时,两个候选人同样有6篇CSSCI。A的论文全是理论模型,B的论文里有一篇是帮某省财政厅做的政策效果评估。说一千,道一万录取了B,院长直言:“现在高??己瞬还饪绰畚?,还要看社会服务贡献?!倍杂诮鹑谡饫嘤τ眯郧康难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博士更吃香。
说一千,道一万说两句
想顺利进高校,千万别只顾着埋头写论文。多参加行业论坛积累人脉,主动帮导师跑横向课题,甚至假期去金融机构实习了解一线需求——这些经历都能变成简历里的“加分项”。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多留心这些细节,机会自然水到渠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