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有学员问我:"老师,北师大经济在职博士光学费就15万,万一选错专业是不是全打水漂了?"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去年就有位企业高管,因为没搞清楚专业方向,读了一半发现课程跟工作完全不相关,对了只能忍痛退学。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2025年北师大经济在职博士到底该怎么选专业才不会踩坑。
先说三个最容易栽跟头的误区:
1. 看着"数字经济"热门就闭眼报,结果发现要天天写代码
2. 冲着"金融学"名头去报名,开学才知道要考CFA证书
3. 以为"企业管理"就是学管理,结果全是计量经济学模型
今年北师大新增了两个特色方向你们得注意:
?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适合环保企业从业者)
? 教育经济与政策分析(中小学管理层必看)
学费方面有个重大变化:从2025级开始实行阶梯收费制?;⊙Х鸦故?2.8万,但如果选修跨学院课程(比如和教育学部合开的"教育经济学"),每学分要多交800块。建议选3-4门交叉课程就够了,既拓展知识面又不至于超预算。
给不同背景的学员划个重点:
? 金融机构从业者:重点看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方向
? 政府部门人员:建议选公共经济政策分析
? 企业中层管理:企业发展与战略决策最对口
? 高校教师:教育经济与人力资源是首选
往年淘汰率最高的三个专业要当心:
1. 数量经济学(数学基础差的慎?。?/p>
2. 世界经济(要求雅思6.5或托福90)
3. 劳动经济学(必须有3年以上HR从业证明)
有个省钱诀窍告诉你们:3月前完成报名的可以申请"早鸟奖学金",最高能减免2万学费。准备材料时记得把工作业绩量化,去年有个学员把部门业绩增长率做成折线图,评审老师直接给了满分。
亲情提示大家,北师大从今年开始实行"双导师动态调整",入学后半年内有一次换导师机会。建议提前上官网查导师的近期论文,千万别盯着院士头衔选导师,有些大牛根本没时间带在职学生。
北师大经济在职博士毕业难度排行榜,这个专业淘汰率竟达40%
一、北师大在职博士毕业真实情况
北师大经济类在职博士整体毕业率维持在65%左右,但不同专业差异明显。平均每个博士生要完成3-4篇核心期刊论文,毕业论文盲审通过率在83%上下浮动。最要命的是中期考核,每年都有近三成学员卡在这个环节。
二、那个让四成人折戟的专业
淘汰率40%的"冠军"专业,其实是区域经济学方向。去年68人的班级里,最终拿到学位的只有41人。这个专业不仅要求掌握计量经济模型,还得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做分析。有位延毕的学员吐槽:"白天上班做报表,晚上回家跑数据,模型跑崩了都不知道找谁问。"
三、高淘汰率背后的三大原因
1. 课程设置上玩真的:周三晚上的高级计量经济学,用的是全日制的教材,作业量是其他专业的两倍。不少在职生下班赶过来,经常饿着肚子听课。
2. 导师组实行末位淘汰:每个季度要交读书报告,连续两次垫底的直接劝退。去年有个银行行长就栽在这条规矩上。
3. 论文要求接地气:去年被毙掉的论文中,65%都是因为案例研究不够扎实。有位学员跑了三个省做调研,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因为数据样本不足被卡。
四、“上岸人”的生存诀窍
1. 选导师要讲究策略:别光看职称,重点打听带在职生的经验。有位女教师连续三年带的学员都按时毕业,秘诀是会给学生做详细的时间规划。
2. 工作结合学问:某能源公司高管把企业并购案例写成论文,不仅顺利毕业,还拿了优秀论文奖。
3. 善用学校资源:经济学院的数据中心藏着宝贝,里面有个区域经济数据库,很多外校人花钱都买不到。
五、其他专业毕业难度参考
产业经济学淘汰率28%,主要卡在产业模型构建;金融学相对容易些,淘汰率控制在20%以内;劳动经济学这两年难度上升,去年淘汰率也冲到了33%。有个有趣的现象:本科学数学的学员,普遍比纯文科背景的毕业快半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