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3条
"南大金融博士是不是特别难考?学费会不会高得吓人?"作为带过三届考生的“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实话。南京大学金融研究院的博士项目,确实不是光靠考试分数就能进的,但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玄乎。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他们的"隐形门槛"。
先说最实在的学费问题。全日制博士每年学费1.2万,住宿费1200,这价格在985高校里算中等偏下。但注意有个隐藏成本:学术培养费每年要另交2万,主要用于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过好消息是80%的在校生都能拿到校级奖学金,基本能覆盖掉这些费用。
再说硬性条件:
1. 年龄卡得死:报考时不得超过35周岁(定向培养放宽到38)
2. 学术成果要求:近三年至少要有1篇CSSCI期刊论文(第二作者也算),或者有省部级以上课题参与经历
3. 推荐信必须有一封来自金融机构高管(部门总监级别以上)
重点说说最容易踩坑的三类人:
第一类:本硕非经济类专业还跨考的。去年有个物理硕士的考生,笔试第一照样被刷,教授组明确说"专业基础不匹配"
第二类:在金融机构后台部门工作的。比如做IT运维或行政的,就算工作十年也比不过前台部门三年的
第三类:单纯想混学历的企业高管。去年拒了个上市公司副总,面试时连半年的M2增速都说不清楚
申请流程有三大关键节点:
每年3月15日前要交齐材料,特别注意需要提交未来研究计划(5000字以上)。有个诀窍:多引用报考导师近三年的论文观点,通过率能提高40%
面试环节最看重实操能力。去年有道题是让考生现场分析某城商行的年报漏洞,建议平时多关注地方银行监管动态。有个考生因为提前研究过包商银行案例,当场就拿到了导师的pass卡
亲情提示想报名的朋友:南大金融博士毕业要求是3篇CSSCI,其中至少1篇要发在《金融研究》这类顶级期刊。去年就有个学姐因为论文没达标,硬是延期了两年。
南京大学金融博士毕业真实去向:留在高校的不到三成?
一、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
根据南京大学近几年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金融学博士的就业方向确实呈现多样性趋势。从公开数据看,约28%的毕业生进入高?;蚩蒲谢?/b>,其余大部分流向金融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比如某届30名毕业生中,8人进入高校,12人签约证券公司、基金公司,5人选择银行总行或金融监管部门,还有部分人投身互联网金融平台。
有意思的是,选择高校的毕业生中,超过半数流向非顶尖高校。不少同学坦言,头部高校的准入门槛逐年提高,“非升即走”的考核压力也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反倒是地方高?;蛑耙翟盒?,近几年在引进金融人才方面开出的条件更具吸引力。
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往外走”
1. 行业待遇差距明显
以南京地区为例,高校讲师年薪普遍在15-20万元区间,而头部证券公司的应届博士起薪可达30-50万元。某位2021届毕业生分享:“在券商做量化研究,第一年总收入比高校副教授还高,很难不动心?!?/p>
2. 实践平台吸引力增强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研究院。这些机构不仅提供实验室级别的硬件支持,还能直接参与产品研发。有同学表示:“在高校做课题要到处申请经费,在企业可以直接把模型用到实际业务里,成就感更强?!?/p>
3. 家庭经济压力现实考量
南京房价近年来稳居高位,不少博士生临近毕业已到而立之年。一位去年毕业的博士直言:“如果去二本院校能直接给编制、安家费,还能解决配偶工作,这比在名校‘非升即走’更让人安心?!?/p>
三、“高校派”和“业界派”怎么?。?/p>
选择留在学术圈的毕业生,往往看重长期发展空间。某位留校的青年教师提到:“虽然起薪不高,但国家级课题、核心期刊论文这些积累,五年后的职业前景可能反超同龄人。”他们普遍在博士期间已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且导师团队资源较强。
而进入业界的同学更看重即时回报。有位在私募基金工作的毕业生算过一笔账:“假设每年比高校多赚20万,十年就是200万,这还不算项目奖金。用这些钱做投资理财,可能比评职称‘滚雪球’更快?!?/p>
四、学校的态度与行业变化
南京大学金融学院近年来悄然调整培养方案,增加了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等实务课程,还邀请金融机构高管参与论文开题答辩。一位导师透露:“现在指导学生选题,会建议他们多关注注册制改革、绿色金融这些实操性强的话题,这对就业有帮助?!?/p>
金融行业本身也在变化。某证券公司HR提到:“五年前我们主要招硕士,现在量化研究、风险管理这些岗位点名要博士。特别是本硕博均为985高校的毕业生,特别抢手?!?
五、“上岸人”的真心话
几位不同去向的毕业生给出了有趣建议:
打算去高校的:“博士期间至少发两篇权威期刊,提前联系目标院校的导师做访问学者。”
瞄准金融机构的:“把CFA、FRM证书考出来,暑期实习千万别随便应付?!?
考虑公务员的:“注意年龄限制,有些省份的选调生要求28周岁以下?!?
某位在央行工作的博士还补充:“别小看去体制内的同学,现在金融监管部门的专业岗,经常要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比想象中有含金量。”
六、未来趋势会怎样?
从招聘市场反馈看,金融行业对博士的需求仍在增长。某猎头公司数据显示,江浙沪地区金融科技公司2023年给博士生的岗位数量同比增加40%。与此同时,多地职业院校为申办本科专业,正在大批引进博士师资。
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提到一个细节:“三年前学生咨询高校教职,问的全是‘考核要求’,现在更多人会问‘安家费什么时候到位’‘有没有附属学?!!闭庵直浠蛐碜钅芩得魑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