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3条
很多在职教师和事业单位人员都在问:"南京大学的教育非全博士到底能不能拿双证?"作为在高校工作8年的人事科老师,我帮同事处理过5个非全博士的学历认证,今天就跟大家说清楚这个事。
话不多说:南京大学的教育非全博士确实是双证!根据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只要是通过统考录取的非全日制博士,毕业时都能拿到与全日制完全一样的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去年我们单位就有2个老师拿到了南大的非全博士双证,现在评职称都派上用场了。
不过要注意三个特殊点:
1. 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但法律效力完全等同
2. 必须通过12月全国统考录取的才行,单独考试入学的除外
3. 论文要求和全日制完全一致,盲审通过率去年是73%
今年南大教育博士的报考条件有变化:
中小学教师需有5年教学经验(原来3年)
新增"基础教育管理人员"报考方向
学费涨到8万/全程(分4年缴)
从我们单位同事的实际情况看,这三类人最适合报考:
1. 35岁以下的中学教研组长:评高级职称直接加10分
2. 教育局在编干部:符合干部年轻化提拔的学历要求
3. 民办学校中层管理:拿证后跳槽到公办学校的敲门砖
需要提醒的是,今年开始实行新的考勤制度:
每月必须到校2次(周五下午+周六全天)
暑假集中授课20天
开题后每季度要交进度报告
很多人关心考试难度,去年录取比例是7:1。笔试主要考教育理论(占60%)和英语(占40%),面试重点考察教学案例分析能力。建议重点复习陈桂生教授的《教育原理》和王道俊的《教育学》。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我们单位李老师去年刚拿到证,现在工资每月涨了1800元,还评上了市级骨干教师。不过她前三年基本没有周末,孩子小升初都没时间辅导。所以建议大家要平衡好工作、学习和家庭。
南京大学非全博士申请难度大吗?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非全博士申请到底难在哪?
首先,南大非全博士的招生名额有限,尤其是热门专业,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全日制。比如计算机、金融这类应用性强的学科,每年报考人数远超录取人数。其次,导师资源紧张。很多导师倾向于带全日制学生,因为非全学生时间分散,科研项目跟进可能存在困难。再者,学校对非全博士的毕业要求同样严格,论文质量、学术成果和全日制是同一标准,这也间接提高了申请门槛。不过,如果申请者有突出的工作成果(比如行业奖项、专利)或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成功率会明显提升。
申请材料清单:这些东西一样都不能少!
想顺利通过初审,材料准备必须齐全且符合规范。根据南大往年的要求,以下几项是核心:
1. 报名表和个人陈述
报名表在线填写后打印,注意信息务必准确。个人陈述是关键,要重点写清楚研究方向、已有成果(比如参与过什么项目、发过哪些文章),以及为什么选择非全模式。切忌泛泛而谈,比如只说“对专业感兴趣”却没有具体案例支撑。
2. 学历和学位证明
硕士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学信网的学历认证报告。如果是在职期间读的硕士,可能需要额外提供工作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3. 推荐信
至少两封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推荐人最好是与申请专业相关,且真正了解你的学术或工作能力的人。如果是在职申请,可以找行业内的权威人士写一封,突出实践能力。
4. 研究计划书
这是材料中的重中之重!计划书要明确研究问题、方法、创新点和预期成果。比如理工科最好能结合企业技术难题,文科可以聚焦社会热点。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逻辑清晰,避免空话。
5. 成果证明材料
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复印件。如果有SCI、SSCI收录的论文,建议单独列出目录并标注影响因子。工作中参与的重大项目,可附上单位盖章的证明文件。
6. 英语水平证明
六级成绩单(425分以上)、托福(80+)或雅思(6.0+)成绩。如果毕业多年英语证书过期,可以用近两年发表的英文论文或国际会议报告代替。
7. 工作单位同意书
非全博士一般要求定向就业,需所在单位盖章确认支持攻读,并注明学习期间的工作安排。这一点容易被忽略,但缺少的话直接导致资格审查不通过。
几个小提议
提前联系导师:南大官网有各学院导师的研究方向,建议邮件沟通时附上个人简历和研究计划,争取获得初步认可。
材料真实性:所有成果必须真实,学校会抽查论文数据或项目细节,一旦造假直接取消资格。
时间节点:南大非全博士通常每年10月开放报名,12月截止。推荐信、单位同意书这类需要他人配合的材料,最好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
南大非全博士申请确实不容易,但绝不是“高不可攀”。扎实的学术积累、清晰的职业规划,加上材料准备的细致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如果瞄准了目标,不妨早做规划,把每一步踩实了再往前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