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2条
"同济大学工程在职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一个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10年、去年刚拿到学位的老司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先上结论:值,但要看适不适合你。我整理了4个最容易踩坑的关键点,看完至少能帮你省下3年时间和10万冤枉钱。
第一坑:学费与补贴问题
现在官网公示的学费是8.8万/年(具体以当年通知为准),注意这是纯学费不含食宿和材料费。重点来了:国企或事业单位的朋友一定要先跟人事部门确认有没有学历补贴政策。我同事一姐妹的单位给博士学历员工每月补贴3000,相当于把学费赚回来了。但私企的同学可能就要全自费,这个投入产出比得自己算清楚。
第二坑:上课时间安排
说是"在职",但每周五下午+周六全天必须到校,雷打不动。去年我们班有个深圳的设计院总监,每周打飞的来上课,光交通费就花了小十万。建议长三角地区的职场人优先考虑,外地朋友除非公司能弹性办公,否则真扛不住。
第三坑:导师选择潜规则
工程类导师分两派:学术型导师要求发SCI,项目型导师要你参与实际工程。我亲眼见过选错导师的后果——某地产公司副总跟着学术大牛,结果三年憋不出一篇论文。建议提前查近三年导师带的毕业论文题目,跟你的工作领域匹配度越高越好。
第四坑:毕业硬指标
别信"在职博士好毕业"的鬼话!我们这届工程博士毕业率只有63%,卡人最多的不是论文,反而是发明专利。要求至少2个授权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最少18个月。建议入学第一年就要开始布局,最好跟单位的技术部门合作申报。
个人建议三类人最适合读:1.国企中高层需要学历镀金的 2.设计院技术骨干要评正高的 3.工程企业老板扩大朋友圈子的。如果是纯粹想学知识的,建议慎重,这里80%的课程都和实际工作关联不大。
985院校在职博士毕业难度排行榜,哪家通过率最高?
在职读博的人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哪个学校好毕业?” 尤其985高校名气大,但毕业门槛也参差不齐。今天咱们不聊虚的,直接结合毕业要求、导师风格、学术氛围,说说哪些985院校的在职博士相对“友好”。
一、先泼盆冷水:985没有“水博”
别被网上所谓的““抱过””忽悠了!985院校在职博士的毕业底线再低,也得过这几关:
论文盲审:3-5位校外专家匿名审核,有一票否决权;
期刊发表:理工科通常要求SCI,文科多数要核心期刊;
答辩现场:5-7位教授轮流提问,挂人的情况并不少见。
但不同学校的具体“操作空间”确实有差别。
二、毕业难度“梯队”参考
(以下信息根据往届学生反馈整理,仅供参考)
1. 第一梯队:严进严出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理工科要求2篇SCI起步,文科1-2篇核心+C刊。导师普遍严格,在职生和全日制一起考核,进度慢的直接延毕。有学生反?。骸暗际Φ脑笆恰谥暗母っ髯约翰槐热安睢!?
浙江大学、上海交大:
看重论文质量,部分专业要求“分区期刊”(即SCI一区、二区)。在职博士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流程和全日制完全一致,时间压力大。
2. 第二梯队:宽进严出型
武汉大学、华中科大:
理工科导师项目多,在职博士容易参与课题,但毕业卡发表数量。文科对期刊级别要求相对灵活,但近年盲审淘汰率涨到20%左右。
中山大学、南京大学:
重视理论深度,文科在职博士的文献综述要求极高,有学生因“理论框架创新不足”被要求重写。理工科延毕率约30%。
3. 第三梯队:弹性考核型
四川大学、中南大学:
部分专业允许用“科研成果替代论文”,比如专利、行业标准。工科导师对外合作项目多,在职博士容易找数据。文科毕业答辩通过率约70%。
山东大学、重庆大学:
期刊要求相对宽松,某些学科认可“北大核心”即可。导师对在职生的时间安排更包容,但论文盲审会额外关注“工作量是否饱满”。
三、选对导师比选学校更重要
在职博士能不能毕业,80%看导师态度。比如:
“放养型”导师:平时不催进度,但关键时刻不给指导意见,容易卡在论文阶段;
“团队作战型”导师:让学生参与课题组,共享数据资源,发表论文时挂名更容易;
“严格把关型”导师:从开题到答辩全程盯细节,适合自律性强的学生。
建议: 提前联系目标院校的在校生,打听哪些导师愿意带在职博士,是否有延毕的先例。
四、小技巧:这些细节能“救命”
期刊选择:文科优先发高校学报(有些算核心),理工科关注合作实验室的“惯用期刊”;
盲审策略: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规范比内容创新更易被挑刺,务必反复检查;
答辩准备:提前摸清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针对性地准备答案库。
对了说句大实话:没有容易毕业的985,只有适合你的选择。 与其纠结排名,不如赶紧查查心仪院校的《博士培养细则》,翻翻导师五年的论文,比啥攻略都管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