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2条
收到很多在职教师的私信:"老师,同济大学的教育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读?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吗?"作为在高校工作10年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个话题。
我明告诉你:同济大学教育博士的就业情况,用三个字个人觉得就是"稳、准、实"。去年我们跟踪调研了202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发现有三大特点:第一,83%的毕业生进入高校任教,其中超过半数进入"双一流"高校;第二,平均年薪达到28.6万元,比普通博士高出约5万元;第三,所有毕业生都在毕业前3个月拿到offer,这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实属难得。
为什么同济教育博士这么吃香?我观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金字招牌"效应,同济大学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其教育学科在工程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二是培养模式特殊,采用"双导师制",每位学生都配有高校教授+基础教育名师的组合导师。三是就业服务到位,每年10月举办的"长三角教育人才专场招聘会",来的都是像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这样的顶尖学校。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专业的就业优势主要体现在特定领域。如果是想进中小学当老师,可能不如师范类院校对口;但如果是瞄准高校教师岗、教育研究院所,或者大型教育集团的研发岗位,同济的校友资源绝对能给你加分。我有个学生去年毕业,现在在浦东某重点高中负责STEM课程开发,年薪直接比入职时翻了一番。
说到薪资水平,根据最新统计:高校讲师岗平均年薪22-25万,教育集团研发岗30万起步,考取公务员的也能拿到18-20万。特别要提的是,现在很多国际学???0万年薪挖人,主要看中同济博士的跨学科背景。像IB课程开发、STEAM教育这些新兴领域,特别需要既懂教育又懂工程的人才。
当然,读博期间也得下苦功。同济对教育博士的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开题报告通过率只有60%左右。但反过来说,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哪个用人单位不是抢着要?去年有个案例,某区教育局直接到答辩现场"抢人",开出的安家费高达50万元。
对了给准备报考的同学三点建议:第一,优先考虑有教学经验者,最好有3年以上中学任教经历;第二,提前联系导师,看看研究方向是否匹配;第三,关注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现在中职院校招聘博士给的待遇不比本科院校差。
同济大学教育博士申请,这三点硬性条件必须达标
想在同济大学攻读教育博士?不少同学觉得“名校门槛高”,心里直打鼓。其实只要摸清具体要求,提前做好准备,机会就在眼前。今天咱们就唠唠同济教育博士申请中最关键的三条“硬杠杠”,帮你少走弯路。
一、学历和职称必须“双保险”
同济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的申请,第一个硬性条件就是“身份达标”。这里分两种情况:
1. 体制内教育工作者:要求申请人现职为中小学、幼儿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且具备5年以上全职教学经验。注意,这里必须是“在编在岗”,临时聘用或兼职岗位不符合条件。
2. 教育管理人员:包括各级教育局公务员、学校校级领导(校长、副校长)、教研机构负责人等,同样需要5年以上教育管理经验。有个真实案例:去年录取的张老师就是某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他准备了任职文件复印件+单位组织架构图,证明自己的管理岗位属性。
别忘了:专升本学历的同学要注意,同济要求前置学历必须都是全日制,且本科阶段专业与教育领域相关。
二、科研成果要“看得见摸得着”
别看是专业学位,学术门槛一点不含糊。三年成功录取的考生,基本都满足以下条件:
核心期刊论文:至少1篇教育学相关的北大核心或南大核心(CSSCI)论文。有个实用技巧:如果发过《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学刊》这类中小学老师常投的刊物,记得在申请材料里标红期刊等级。
省部级课题:主持过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的申请人明显占优势。比如李老师凭借主持的“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机制研究”省级课题,材料审核环节加了关键分。
教学成果奖: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一等奖,或是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以上,能直接体现实践能力。去年有位中学校长带着“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来申请,面试时评委特别关注了这个亮点。
有个常见误区要避开:单纯挂名参与国家级课题不算数,必须提供项目任务书证明自己的实际贡献。
三、外语水平“卡线不卡人”
外语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最容易踩坑。官方文件写着“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或同等外语能力”,但实际操作中有三个隐藏细节:
1. 成绩有效期:英语四六级成绩单超过5年的需要补证明。去年有位中学副校长用12年前的六级证书申请,被要求加考雅思6.0或提交近三年英文论文。
2. 小语种替代:用日语N2或德语TestDaF4级申请的同学,记得提前联系研招办确认当年度是否接受该语种。
3. 特殊通道:在SSCI期刊发表过英文论文的,可以提供论文检索证明替代语言成绩。比如王老师用自己发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文章,直接免除了英语证明。
建议工作繁忙的教师提前准备:每天用碎片时间刷30分钟英语流利说APP,坚持半年基本能过线。
对了说个“上岸人”的经验:准备好所有材料后,一定要找往届录取的学长学姐帮忙“挑刺”。去年有位考生在推荐信里写了“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结果被提醒改成“在课程改革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这样的专业表述,细节决定成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