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国内在职博士 > 报考指南

2025年四川公务员读博别上当诀窍:这3类人千万别跟风报名

发布时间:2025-05-22 15:03:16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单位里不少同事都在讨论在职读博的事,尤其是咱们四川的公务员群体。老王去年偷偷报了某985高校的在职博士班,结果现在后悔得直拍大腿——光是学费就花了18万不说,单位今年刚出的新政策还不给报销。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四川公务员到底该不该读在职博士,哪些人真不适合凑这个热闹。

先说说2025年的新变化。省里去年下发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管理办法》明确写着:2025年1月起,公务员报考非定向博士需要提前6个月备案。也就是说,你现在要是想明年读博,下个月就得把申请材料交到组织部了。而且别想着偷偷读,现在学历信息都是全国联网的,单位分分钟能查到。

重点来了,哪三类人我劝你趁早打消念头?第一类是35岁以上的老科员,咱们省厅去年统计过数据,40岁前没提副处的干部,读博后晋升比例只有7.3%。第二类是乡镇基层的兄弟,去年某县有个公务员读博期间被借调到市里,结果毕业回来发现编制都冻结了。第三类就是家里没矿的普通家庭,成都某双一流高校的在职博士学费已经涨到12万起步,这还不算论文指导费和出差参加学术会议的开销。

说到选学校,给大家透个底:川大和电子科大的在职博士现在卡得特别严,去年开始要求必须有核心期刊论文才能申请。倒是西财和川师这些学校相对宽松,不过要注意看招生简章里的"在职培养"说明,有些专业写着在职其实要求全脱产学习。

费用方面要睁大眼睛,除了明面上的学费,还有三项隐形开支:一是导师的课题费,少则五千多则两万;二是学术活动经费,有个在党校读博的朋友,三年光是参加各种论坛就花了四万多;三是论文查重和盲审费用,现在有些学校要求查重率必须低于8%。

对了给真心想读的朋友三个建议:第一,先去人事处要份《学历进修审批表》,把服务期和违约条款看明白了;第二,选导师时重点打听往届学生的毕业情况,某985高校有个导师连续五年没让在职学生毕业;第三,千万别信那些“抱过”的中介机构,去年凉山州有个干部就是被坑了八万块。

2025年四川公务员读博避坑指南:这3类人千万别跟风报名

四川公务员读在职博士,单位到底给报销多少钱?

不少四川的公务员朋友都在问:“读个在职博士,单位能给报销多少学费?”这事儿确实关系到真金白银,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里头的门道。

一、报销比例看单位"家底儿"

目前四川没有全省统一标准,关键要看你在哪个单位上班。省直机关、成都主城区这些财政状况好的单位,报销比例能到70%-80%,有的甚至给全额包干。像去年省厅某局的小王读电子政务博士,3年8万学费单位全给报了,不过要签5年服务协议。

但到了财政吃紧的县乡单位,情况就两码事了。绵阳某县农业局的老李去年报了个农学博士,单位只给报50%,剩下的自己掏腰包,每月还得扣500块绩效当押金,毕业了才返还。

二、哪些钱能报销有讲究

1. 学费大头:多数单位只认教育部备案的正规高校,野鸡大学的文凭别想报。成都某区教育局规定,985高校的博士学费报80%,普通高校报60%。

2. 杂费门道:实验材料费、论文答辩费这些要看发票,成都某市直机关要求必须用印有学校财务章的正式票据,打车票、餐饮票一概不认。

3. 差旅补贴:去外地答辩能按出差标准领补助。德阳某局干部去年去北京答辩,每天拿180块住宿补贴+100块伙食补助,但要求提供导师签字的上课证明。

三、报销流程要过五关斩六将

1. 提前备案:宜宾某县要求提前半年打报告,要写明专业方向、学习期限,还得证明和本职工作相关。去年有个干部报了个哲学博士被驳回,说和现岗位没关系。

2. 分段报销:广元某局的操作很典型——入学先报30%,通过中期考核再报40%,拿到学位证对了报30%。要是中途退学,之前领的钱得全数退还。

3. 押金制度:巴中某乡镇的土政策最狠,要预交2万保证金,顺利毕业才退。去年有个干部论文没过,保证金直接充公当了单位培训经费。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1. 专业要对口:泸州某街道办的小张吃了闷亏,本来在城管科工作,非要读个国际关系博士,结果单位说"用不上",一分钱不给报。

2. 时间要卡准:南充某局规定每周脱产学习不能超过1天,有个干部连续两周请假3天,当月绩效被扣得只剩基本工资。

3. 发票要规范:达州某单位去年退了3个人的报销申请,都是因为用打印的电子发票没盖红章。财务科大姐的原话是:"没红戳戳的纸片片,哪个敢给你报?"

4. 服务期要留心:省直某单位去年有个博士毕业就要辞职,结果按协议赔了8万违约金,相当于把报销的钱全吐出来了。

亲情提示研友们儿,真想读在职博士的话,先把单位《职工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翻出来仔细研究,再找人事科的老同事喝个茶取取经。每个单位的土政策都不太一样,千万别看着别人报销就觉得自己也能行,具体问题还得具体盘算。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