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问:"北师大经济在职博士到底有没有用?花这个钱值不值?"作为一个带过上百名在职博士申请的顾问,我用大白话给大家唠唠大实话。
话不多说:值不值要看你的"身份"!如果你是下面这五类人,闭眼冲就对了:
第一类:体制内想评职称的。张姐是某省发改委的副处长,去年拿到北师大经济学博士证后,直接评上了高级职称,每月工资涨了2000多块。她说:"单位就认985的章,比发论文管用多了。"
第二类:国企中层要升职的。北京某央企的刘总给我算过账:"读博三年花15万,但升职后年薪涨了10万,两年就回本了。关键现在提拔都卡学历,没博士文凭连竞聘资格都没有。"
第三类:高校老师要转编制的。李老师在某民办大学教了8年书,去年拿到北师大博士证后,成功跳槽到省属公办院校,公积金直接翻倍,还分到了人才公寓。
第四类:金融行业要镀金的。证券公司的王总监说:"跟客户谈几十亿的项目,名片上印个北师大博士头衔,比说一百句'专业'都管用。去年靠这个拿了3个IPO大单。"
第五类:家族企业接班人。浙江的厂二代小陈最实在:"我爸说我读完这个博士,才能正式接班。其实课程也不难,教授知道我们忙,作业都是结合自家企业写分析报告。"
当然,这钱也不是谁都该花!三类人劝你别凑热闹:
1. 想靠博士证直接落户的(现在政策卡得严)
2. 指望读博就能转行当教授的(现在高校都要海归)
3. 工作太忙连周末都抽不出时间的(每月要保证4天上课)
报名前必须知道的三个坑:
1. 今年开始要交3万课题费(包含在总学费里)
2. 论文必须用计量经济学模型(零基础的要提前补课)
3. 导师分配看研究方向(报之前要查清楚教授的研究领域)
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现在北师大经济学院每年只招30个在职博士,但报考的有400多人。要是符合前面说的五类人,建议早做准备,特别是要准备好近5年的工作成果证明。去年有个学员就是卡在材料审核环节,白白耽误了一年。
北师大经济在职博士学费明细,2025年最新收费标准
近期,有不少考在职研的朋友都在打听北师大经济在职博士的学费情况。作为国内师范类高校的“顶流”,北师大应用经济学专业一直以师资强、课程实用著称。2025年的招生简章刚出,咱就带研友们儿掰开揉碎算笔明白账。
一、2025年收费到底多少钱?
最新公布的学费标准分三部分:
1. 课程学习阶段:6.8万元(按学年缴纳,第一年3.5万,第二年3.3万)
2. 论文指导阶段:2万元(开题时一次性缴清)
3. 杂费明细:
教材资料费:2000元/年(多退少补)
学术活动费:1500元(包含3次外地调研交通补贴)
算下来全程总费用约9.15万元,比2024年涨了8%左右。不过有个好消息,今年新增了企业联合培养计划,合作单位员工可享受最高1万元的学费减免。
二、钱怎么交更划算?
财务处现在支持三种缴费方式:
银行转账:推荐公务卡用户,能积累信用卡积分
微信支付:适合分笔缴费,单笔最高5万
单位代缴:需要提前签三方协议
“懂行的人”建议选按年缴费,比一次性付清更灵活。要是手头紧,可以申请分学期付款,不过要多交3%的手续费。
三、这些隐藏成本得提前算
除了明面上的费用,建议预留2-3万机动资金。比如去外地参加学术会议,虽然学校有补贴,但自己也得贴点住宿费;做课题调研时打印资料、买数据库会员这些零碎开销,累计起来也不少。有个小窍门:多关注学院公告栏,经常有企业赞助的调研项目,能省下不少钱。
四、值不值这个价?看看对比就知道
横向对比同类院校:
人大经济在职博士:11.2万起
央财在职博士:9.8万(不含住宿)
北师大这个价位属于中等偏上。但胜在导师配置硬核,像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向的导师组,直接参与过国家十四五规划制定,这种实战资源别处难找。
五、缴费前要盯紧的三个细节
1. 4月30日前缴费享早鸟价,减免2000元注册费
2. 单位委培的记得要纸质发票,很多公司能报销部分学费
3. 缴费后保留好电子凭证,系统有时候会延迟更新
特别注意:今年开始实行学费浮动机制,如果国家发布新的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可能会多退少补。不过招生办老师说,这种情况五年内只出现过一次。
关于值不值得读,有个在读学员说的大实话挺在理:“同样的钱,去国外可能连语言班都不够,在这儿能跟着发改委专家做课题,性价比看跟谁比?!被八祷乩矗衷诤芏喑鞘懈┦咳瞬欧布也固?,像杭州、成都这些地方,博士学历直接能申领15万以上的补助,相当于把学费赚回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