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很多在职朋友私信咨询北师大经济博士报考,我发现大家普遍存在三个误区:第一认为所有方向都接受在职报考,第二以为博士考试只看笔试成绩,第三觉得研究方向随便选就行。今天我就结合北师大经管院最新招生简章,给大家扒一扒真实情况。
先说招生方向这个重头戏。北师大2024年经济类博士点共开设6大方向,但适合在职人员报考的只有3个:数字经济与政策分析、教育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向都有个共同特点——导师团队有很多的政企合作经验,像张教授刚帮某省做完数字乡村规划,李博导正在参与雄安新区的产业布局项目,这些实务背景对在职人员特别友好。
报考条件方面要注意两个硬杠杠:一是必须提供近3年参与经济类项目的证明(立项书或结项报告都行),二是要提交8000字以上的经济分析报告。我去年辅导的小王就是在职公务员,他用疫情期间参与的社区经济复苏方案通过了审核。这里有个小窍门:报告最好包含数据可视化内容,用几个柱状图折线图比纯文字更有说服力。
备考策略上给大家划重点:笔试别死磕高数题,去年真题里应用分析题占60%,比如让你用经济学原理拆解直播带货现象。面试环节必问实操案例,有个考生被问到"如何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效果",结果他现场画了个投入产出模型,直接拿下高分。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毕业要求,北师大今年出了新规:应用型方向的毕业论文允许采用"理论分析+实践报告"双??樾问?。比如你在金融系统工作,可以用风控理论结合本单位实操案例,这样既符合学术要求又不用脱离工作实际。
亲情提示想报考的朋友,3月15日前要完成导师预沟通。建议准备份"三页纸":个人学术简历(1页)+研究设想(1页)+实务成果摘要(1页),直接发导师工作邮箱比走行政流程快得多。
北师大经济博士学费及毕业难度捋清
作为国内顶尖师范院校的经济学重镇,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博士项目一直备受关注。不少同学在报考前最关心的就两件事:花多少钱和能不能毕业。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一聊这两方面的实际情况。
一、北师大经济博士学费到底贵不贵?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学费问题。北师大经济学博士的学费标准属于国内高校中等偏上水平,目前全日制博士每年学费约1.5万元,按学制四年计算总费用约6万元。相比部分高校动辄每年2-3万的学费,这个价格算是比较“亲民”。
不过要注意几个细节:
1. 住宿费另算:博士宿舍根据房型不同,每年约1200-2500元,需提前申请;
2. 科研支出:做调研、参加学术会议等费用需自行承担,部分导师课题可能有补贴;
3. 奖学金覆盖:学业奖学金通常覆盖80%以上学生,一等奖每年3万,可直接抵扣学费。
对于经济压力大的同学,北师大还提供助教、助研岗位,每月补贴1500-3000元。总体来说,只要合理规划,经济负担并不算大。
二、毕业难不难?关键看这三道坎
北师大经济学博士的毕业要求,用学长学姐的话说就是:“进门容易出门难”。具体难在哪?主要得闯过三关:
1. 课程关:别小瞧基础课
博士前两年要修满十几门课,包括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计量方法等硬核课程。很多同学卡在《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这门课挂科率常年保持在15%左右。一位在读博士的原话是:“课后作业比考研题还难,不泡图书馆根本搞不定?!?
2. 论文关:C刊不是终点
毕业要求至少发表2篇CSSCI期刊论文,其中1篇需为第一作者。但现实情况是:
核心期刊审稿周期普遍6个月以上;
部分期刊明确不接收博士生独作论文;
导师署名虽是惯例,但研究质量必须过硬。
有同学从开题到发够论文用了整整三年,期间被退稿7次。
3. 答辩关:盲审才是真考验
北师大实行双盲评审制度,论文会随机送给5位校外专家,只要2人给出“不合格”就直接延期。去年有位同学因模型数据量不足被否,重新收集数据花了8个月。
三、“上岸人”的实用建议
1. 选导师要务实:别只看名气,重点看导师是否亲自带学生、是否有稳定的课题资源;
2. 早发论文早超生:博一就开始写小论文,别等开题后才动手;
3. 善用学校资源:经济学院与北大、清华有联合培养项目,海外访学机会也多;
4. 心态要稳得住:延期半年到一年是常态,别和同期盲目比较。
对了说句实在话:北师大经济学博士的含金量摆在那儿,能坚持下来的基本都是能啃硬骨头的。如果你已经做好每天泡实验室、每周开组会、每年跑调研的准备,这份苦吃得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