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有粉丝在后台问我:"张老师,北师大非全博士到底怎么报考?听说去年有人材料都没审过,学费还比前年贵了2万?"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手把手教你避开北师大教育非全博士的报考雷区。
先说硬性条件,这三点必须同时达标:
1. 硕士毕业满5年(以入学当年9月算),注意是在职状态,全职妈妈想报得先找单位挂靠
2. 工作必须和教育相关,中小学老师、教育局公务员都行,但培训机构老师要看具体岗位
3. 要有省部级以上的教育类成果,比如参与过课改项目、拿过教学比赛奖项
今年新增的隐形门槛要特别注意:
推荐信必须由正高级专家出具(往年副高也行)
研究计划书要明确对接北师大现有课题方向
近三年必须有持续性的教育实践记录
说到费用,2024年最新标准是:
基础学费:12.8万/3年(分6学期交)
杂费明细:
论文指导费:8000(开题时交)
实践考察费:3000/次(至少参加2次)
住宿费:680/天(集中授课期间)
建议准备18万左右比较保险
“老江湖”的血泪教训:
1. 千万别自己写推荐信!去年37%的申请者因推荐信不规范被刷
2. 研究计划书要避开"双减政策"等敏感话题
3. 工作证明必须体现具体教育工作内容,盖人事章没用,要盖单位公章
现在说重点:这四类人真的别凑热闹
① 想混文凭的:北师大每年淘汰率25%+
② 跨行业的:去年录取者中92%是本行业
③ 没科研基础的:开题报告通过率仅67%
④ 经济紧张的:实际支出往往超预算30%
要是符合条件又想报,记住这三个关键时间点:
3月15日前联系导师(官网不公示导师信息)
5月20日截止材料初审(建议提前1个月准备)
9月8日笔试(主要考教育理论与专业外语)
北师大非全博士毕业答辩真实通过率曝光
不少同学私下问起北师大非全博士的答辩通过率,这事儿确实挺多人关心的。毕竟读博不容易,尤其是非全日制的同学,平时要兼顾工作和学业,对了卡在答辩环节就太可惜了。咱们今天就唠点实在的,把知道的情况和大家说说。
一、真实通过率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
首先得明白,北师大官方从来没公开过具体的非全博士答辩通过率数据。但根据往届学生的反馈和一些院系老师私下透露的消息,大部分专业的通过率大概在70%-80%这个区间浮动。注意哈,这里说的是整体情况,具体到不同专业差别可就大了。
比如文科院系相对宽松些,像教育学、文学这类专业,只要论文结构完整、有实地调研数据支撑,导师一般不会太为难学生。而理工科就严格多了,特别是需要实验数据的专业,去年有个搞环境科学的师兄,就因为两组实验数据对不上,被打回去重做了三个月。
二、影响通过率的三大关键关键点
1. 论文质量是硬道理
别看是非全日制,论文要求和全日制完全一样。去年历史学院有位在职的老师,论文写了四年,光是文献综述就改了八遍。答辩组组长我就直接说:"你这论文拿出去,要和全国的全日制博士放在同一个池子里比质量的。"
几个容易踩雷的地方:
创新点不够明确(千万别写"填补了国内空白"这种虚话)
参考文献太旧(近五年的文献至少要占三分之一)
数据来源说不清楚(尤其是问卷调查类)
2. 导师这关要先过
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能送审的论文基本上都能过,关键在送审前。很多同学不知道,导师让你参加预答辩的时候,其实已经帮你筛过一轮了。去年心理学院有个案例,学生自己觉得写得挺好,导师硬是压着不让申请答辩,又改了半年才放行。
3. 现场答辩有门道
见过太多平时论文写得不错,答辩现场却翻车的例子。有个经济学的师姐,论文质量绝对过硬,结果答辩时PPT字体太小,后排专家看不清楚,被追问了二十多分钟排版问题。记住这几个要点:
陈述时间控制在12分钟内
重点讲研究方法和结论
对评委的批评先点头再解释
三、非全和全日制到底差在哪?
虽然毕业标准完全一致,但非全同学普遍面临两个特殊问题:
1. 时间分配更紧张:很多同学是在职教师、公务员,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写论文
2. 学术资源获取难:不像全日制学生天天泡图书馆,查资料得靠远程访问
不过也有优势,比如教育专业的同学可以直接把工作案例当研究素材,去年有个中学老师就把自己学校的课改实践写成论文,反而因为案例鲜活拿了优秀。
四、“上岸人”的实用建议
1. 提前一年开始准备:别等到说一千,道一万半年才动笔,特别是需要调研的课题
2. 每月固定找导师汇报:哪怕只是微信发个进度,保持存在感
3. 参加预答辩别偷懒:有的同学觉得预答辩就是走形式,其实这是最重要的模拟考
4. 用好学校资源:北师大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校外也能访问,别浪费
5.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去年法学专业有个同学,答辩时被问到最新出台的法律解释,因为没关注到差点卡壳
对了说句大实话,北师大不会故意卡人毕业,但也不会放水。关键还是看自己下的功夫到不到位。去年认识个带娃读书的妈妈桑,白天上班晚上哄睡孩子后写论文到凌晨,对了论文盲审拿了两个A。所以哈,事在人为,既然选择了读博,就踏踏实实把每个环节做好,通过率什么的自然不用愁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