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有学员在后台问了个实在话:"老师,北师大这个在职教育博士读完到底发几个证?会不会像有些学校只给学位证?"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给准备报名的朋友吃颗定心丸。
废话不多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项目(Ed.D)确实是双证齐全!毕业时能拿到两个红本本——博士学历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这个含金量可比单证项目高多了,不管是评职称还是人才引进都管用。
不过有三个关键点要注意:
1. 招生对象卡得严:必须是在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或管理满5年的一线人员,高校老师或者培训机构的不行
2. 学习方式特殊:前两年集中授课(寒暑假+学期内集中),后两年搞科研写论文,总共4年学制
3. 学费不便宜:2024级已经涨到19万,预计2025年还会微调
这里要我强调一点:北师大从2023年开始搞申请-考核制,不是光考试就能进的。材料审核阶段就要准备近5年的科研成果(论文、课题都行),还有5000字的研究计划书。去年有个学员在国企做培训的,条件不符硬要报,结果初审就被刷了,白花了三个月准备。
说到毕业难度,北师大算是985里比较严格的。去年教育博士的毕业率68%,比非全硕士低不少。不过好在导师都是教育界大牛,像去年有位学员跟着导师做的家校共育课题,直接推动了所在区的教育政策改革。
说一千,道一万给准备报考的伙伴三点建议:
1. 提前联系导师:官网导师名单每年3月更新,建议先看导师研究方向
2. 准备好推荐信:至少要有一封来自正高职称专家的
3. 工作单位要配合:报名需要单位盖章同意,后期调研也需要支持
北师大在职博士申请条件最新盘透:哪些人符合报名资格?
一、学历门槛:硕士是硬杠杠?
首先得明确,北师大在职博士不是谁都能报的。根据官方要求,必须持有硕士学位证。这里分两种情况:
国内硕士毕业生:双证(毕业证+学位证)齐全,应届生最晚要在入学前拿到证
海外留学回来的:得先做学历认证,别卡在材料上
有人可能想问:本科特别优秀能破格吗?这种情况极少,除非你有国家级科研成果或业内公认的突出贡献,普通人还是按规矩来。
二、工作经历:不是随便混年头
学校明确要求至少两年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注意三个重点:
1. 相关领域:比如报教育学的博士,最好是在学校、教育机构或教育部门工作
2. 岗位匹配: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管理者都算,但行政后勤可能不算
3. 时间计算:截止到报名当月,社?;蚶投贤?4个月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位中学老师,教龄5年+主持过省级课题,材料审核直接一次过。
三、推荐人:找对人很关键
需要两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这里有个窍门:
首选自己硕士导师
第二位找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
要是能找北师大的教授写推荐信更好(但不是必须)
千万别随便找熟人凑数,去年就有因为推荐人专业领域不符被刷的。
四、科研成果:没有论文行不行?
虽然没明确要求必须发核心期刊,但有成果绝对加分。准备材料时注意:
普刊论文至少准备1-2篇
参与过省部级课题要列出来
教学比赛获奖、专利这些也算成果
正在做的课题可以写研究计划
有个误区要提醒:不是必须要有专著,普通老师哪有那么容易出书?
五、报名材料:别在小细节翻车
准备好这七样东西:
1.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2. 硕士学位证+学历证
3. 工作证明(要盖公章)
4. 科研成果复印件
5. 研究计划书(1500字左右)
6. 体检报告(三甲医院)
7. 推荐信原件
特别注意:研究计划书别写得太学术,重点说清楚「为什么研究这个」「打算怎么研究」,控制在3页A4纸内。
六、常见问题答疑
Q:非全日制硕士能报吗?
A:只要学位网可查的硕士都能报,不管是不是全日制。
Q:年龄有限制吗?
A:原则上不超过45岁,但优秀人才可放宽。
Q:跨专业报考行不行?
A:可以,但要在研究计划里说明跨专业理由和基础。
亲情提示:每年9月初开放报名系统,建议提前1个月准备好所有材料。初审通过后,笔试主要考专业基础,面试侧重科研潜力。现在就开始整理材料吧,祝大家顺利上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