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3篇
累计报读
1302人
问答
3条
"一姐妹,你说我花三年读个北师大非全金融博士,毕业能找到好工作吗?"上周末朋友小聚时,刚在银行工作五年的小李突然抛出这个问题。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问到北师大非全博士的就业问题了,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了说。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就业数据。根据北师大经管学院2023年毕业生报告,金融方向非全博士就业率稳定在92%左右,其中约65%进入金融机构总部,20%进入高?;蚩蒲性核O碌姆植荚谡棵藕推笠嫡铰圆棵?。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数据包含了全日制博士,但据我了解到的内部消息,非全博士在金融机构的就业率与全日制基本持平。
北师大金融学科的优势确实明显。在软科最新排名中,其应用经济学稳居全国前五,金融风险管理方向更是国内首创。非全博士的课程设置与全日制完全一致,周中晚上+周末授课,课程内容紧贴金融实务,比如去年新增的数字货币与监管科技课程,直接请来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专家授课。
但有三类人确实不适合报考:一是想转行金融的理工科从业者(建议先读硕士),二是期待博士文凭能直接升职加薪的(需要结合工作业绩),三是无法保证每周20小时学习时间的。我认识的在某券商工作的王姐,她读博期间坚持每天早起1小时看文献,三年发表了2篇核心期刊论文,去年刚升任部门副总。
关于就业竞争力,要分情况看。在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非全博士在竞聘管理岗时确实有优势,特别是风控、战略研究等岗位。但在高校教职方面,现在"非升即走"制度下,非全博士进一流高校确实存在门槛。不过北师大校友资源强大,往届非全博士自发组建的"京师金英会",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组织专场招聘。
给准备报考的朋友三点建议:第一,提前联系导师,北师大实行导师组制,建议选择有行业背景的导师;第二,重视毕业论文选题,最好结合自身工作领域;第三,善用学校资源,比如独有的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对非全生同样开放。
说一千,道一万说说投入产出比。非全博士学费总计约15万,加上论文辅导等费用,总投入在20万左右。但据我跟踪的10位毕业生案例,毕业后3年内薪资涨幅普遍在30-50%,某位在私募工作的师兄,更是在博士毕业当年拿下百万级项目提成。
金融非全博士就业会被歧视吗?最新政策深度捋清
一、政策风向:国家明确支持,企业必须“认账”
2023年,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发了一份文件,名字叫《关于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里面直接点名要求企事业单位招聘时,不得将非全日制学历作为限制性条件。说白了,非全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在求职时,至少明面上必须“一视同仁”。
举个例子,某国有银行2024年的校招公告里,学历要求一栏明确写着“全日制及非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均可报名”。而在前几年,很多岗位还只认“全日制”。这种变化说明政策确实在落地,尤其是体制内单位响应速度更快。
不过,政策归政策,现实情况如何呢?
二、企业真实态度:看行业,更看个人能力
金融行业比较特殊,券商、基金、投行这些领域对学历的“挑剔”是出了名的。但根据几位资深HR的私下反馈,现在企业对非全博士的态度已经明显分化:
1. 国企/央企/政策性机构:完全按政策走,只要学历学信网可查,一律不歧视。
2. 中小型金融机构:更看重工作经验,如果你是非全博士但已经有5年以上行业经历,反而比应届全日制博士吃香。
3. 头部券商/外资机构:还是更偏好名校全日制博士,但如果你有突出的项目成果或行业资源,非全学历也不会“拖后腿”。
有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在私募工作8年的基金经理,读了非全金融博士后跳槽到某央企投资部,薪资直接涨了40%。用他的话说:“企业看中的是我能马上上手干活,博士学历只是锦上添花。”
三、普通人读非全博士值不值?关键看三点
如果你正在犹豫要不要读非全博士,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时间成本扛得住吗?
非全博士一般周末或晚上上课,论文要求和全日制一样严格。没做好3-4年“边工作边熬夜写论文”的准备,谨慎入坑。
2. 职业目标是否明确?
如果是为升职(比如高校教师评职称)、转行(比如从银行柜员转投研岗),或者单位明确要求博士学历,那非全博士性价比很高。但如果单纯为了“面子”,很可能得不偿失。
3. 经济压力大不大?
非全博士学费普遍在10万-20万之间,部分名校甚至超过30万。如果自费读,得算清楚这笔账:未来薪资涨幅能不能覆盖成本?
四、最新政策红利:这些隐性福利别错过
除了就业平等,2023年政策还藏着几个“彩蛋”:
落户加分:北上广深等城市,非全博士享受和全日制相同的落户积分。
考编资格: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非全学历不受限制。
职称评定:高校、科研机构对非全博士的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予以同等认可。
比如深圳某区的人才引进政策,非全博士可以直接申请30万安家补贴,和全日制标准完全一致。
五、“上岸人”建议:避开这些坑
1. 别选“水项目”:一定要确认学校有正规的博士点,学信网可查。某些机构打着“免考“抱过””的旗号招非全博士,基本都是坑。
2. 导师比学校更重要:尤其是应用型学科,找个业界有资源的导师,比学校排名重要得多。
3. 提前和单位沟通:如果是在职读博,先了解单位是否认可非全学历,有些国企会内部规定“不报销非全学费”。
金融非全博士的就业歧视问题,正在政策推动下快速改善。但归根结底,学历只是敲门砖,能不能在行业里立足,还得看真本事。现在的趋势是,企业越来越务实——你能带来资源、搞定项目、创造利润,谁在乎你的博士是全日制还是非全?
(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