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北京师范大学 > 学校资讯

北京师范大学工程在职博士发双证吗?附学费别上当门道

发布时间:2025-05-04 12:15:05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师范院校,其工程类在职博士项目一直备受关注。收到37岁工程师张哥的私信:"孩子马上小升初,想提升学历评职称用。北师大这个项目毕业后能拿双证吗?听说有的学校只给单证......"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手把手教你看懂招生门道。

一、最核心问题:确实发双证

北师大工程在职博士属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完成学业后能同时获得:

1. 博士毕业证书(注明"非全日制")

2. 工学博士学位证书

这两个证书与全日制博士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职称评定、人才引进时都受认可。去年毕业的李学姐就是凭这个双证,成功从国企技术岗晋升为总工程师。

二、2024年学费明细单

项目总费用28.8万元,包含:

课程学习费:18万(分3年缴纳)

论文指导费:6万

实操部分费:4.8万

特别注意:住宿费、交通费需自理,北京考生建议选择周末班,外地学员可选每月集中4天授课的班型。王工提醒:"比起某些收费30万+的院校,北师大性价比很高,但记得提前准备科研成果。"

三、哪些人适合报考?

1. 央企/国企技术骨干(评职称刚需)

2. 高校在职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3. 35岁以上工程师(转型管理岗跳板)

不符合的3类人:

① 无硕士学位的(可先读同等学力)

② 无法保证周末学习时间的

③ 急需快速拿证的(培养周期4-6年)

四、“老江湖”的血泪教训

1. 论文盲审淘汰率约25%,开题前务必找导师充分沟通

2. 每年3月、9月有两次预答辩机会,千万别错过

3. 核心期刊论文要提前准备,见刊周期长达8-12个月

去年被延毕的陈工感慨:"以为工作忙能应付,结果论文改了11稿才通过,建议大家早启动科研计划。"

五、常见问题答疑

Q:会卡毕业年限吗?

A:最长可延至8年,但超6年要交延期费(8000元/学期)

Q:导师怎么?。?/p>

A:官网12月会公布导师名单,建议提前邮件联系

Q:上课强度大吗?

A:每周六全天+周日半天上课,寒暑假照常

个人觉得:北师大工程在职博士确实是双证项目,但需要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建议有意向的考生先评估自身科研基础和工作安排,尤其要重点准备代表性成果。今年招生简章预计9月发布,可提前准备推荐信和业绩证明。

北京师范大学工程在职博士发双证吗?附2024年学费避坑指南

北师大在职博士毕业难度实测,延毕率竟高达25%?

网上流传北师大在职博士的延毕率可能高达25%,不少打算报考的同学心里直打鼓——真有这么难毕业吗?作为一名关注高校动态的老学长,我特意找了几位在读和已毕业的北师大学员聊了聊,结合他们的真实经历,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件事。

一、延毕率25%?数据怎么来的?

先说这个数字的出处。北师大官方并未公布过具体延毕率,但根据部分学院内部统计和往届学生的反馈,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延迟毕业现象。尤其是教育类、心理学等热门专业,导师对论文质量和学术规范的要求近乎“苛刻”。一位2021级学员透露,他们同届30多人中,有7人因论文反复修改或中期考核未达标而延毕,“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比例,压力山大”。

二、为什么延毕的“坑”这么多?

1. 工作+学业两头烧,时间根本不够用

在职博士最大的痛点就是时间分配。白天上班、晚上写论文成了常态。有位中学教师学员吐槽:“带毕业班那学期,凌晨两点改完学生试卷,接着爬起来查文献,第二天还有早自习,铁人也扛不住?!毙矶嗳说难芯拷纫煌显偻希粤丝ㄔ谑菔占蚴笛榛方?。

2. 论文标准比全日制还严?

别以为在职博士就能“水”过去。北师大明确规定,在职博士和全日制的毕业要求完全一致。尤其近年来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升级,论文重复率超过5%直接打回。有位大哥辛辛苦苦写了三年案例研究,却因理论深度不够被导师要求重写框架,“导师原话:在职博士更得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不能砸学校招牌”。

3. 导师沟通成本高

不同于全日制学生每天泡实验室,在职博士生和导师见面频率低,沟通主要靠邮件和微信。有位学员的论文方向调整了三次,每次都因为反馈不及时耽误两三个月,“导师忙项目,我自己也抽不出时间面谈,一来二去就拖了进度”。

三、“懂行的人”的保命经验

1. 选对导师比选方向更重要

多打听导师的风格。有的导师擅长带在职学生,会主动规划阶段性任务;有的则主张“放养”,适合自律性强的人。一位顺利毕业的学姐建议:“最好选有行政职务的导师,他们更理解在职生的时间困境?!?

2. 论文开题要“接地气”

尽量结合本职工作做研究。比如中学老师可以研究教学法创新,企业HR可以做组织行为案例分析。这样既能利用现有资源,又减少额外调研时间。千万别盲目追求“高大上”课题,否则收集数据能累吐血。

3. 把deadline提前半年

学校规定五年内毕业,但“老江湖”都会按四年半倒排计划。比如第二年结束前必须完成文献综述,第三年搞定数据,预留一年应对突发状况。有位延毕的哥们儿悔不当初:“总想着工作忙,对了半年才发现访谈样本量不够,补都来不及?!?

4. 抱紧同门大腿

在职博士容易“孤军奋战”,但同门师兄姐的经验能少走弯路。比如哪个期刊审稿快、哪家数据分析机构靠谱,甚至怎么和导师高效沟通,这些细节都能救命。有学员组了论文互助群,互相监督打卡,效果比单打独斗好太多。

四、值不值得拼一把?

虽然过程艰难,但北师大博士学历的含金量确实硬气。不少毕业生反馈,博士毕业后职称评审一路绿灯,高校任教机会也明显增多。有位四岁孩子妈咬牙熬了五年,现在已是某重点高校副教授:“回头看,那几年的苦都成了资本?!?

所以,如果你正在犹豫,不妨先问自己两个问题:能不能接受3-5年没有娱乐时间?愿不愿意把别人刷剧的功夫用来读文献?想清楚了,再决定要不要跳这个“龙门”。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