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清华大学 > 报考指南

清华大学金融博士进高校,这三个硬指标卡掉80%的人

发布时间:2025-05-03 11:23:45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收到很多私信都在问:"清华的金融博士毕业到底能不能进大学当老师?"作为在高校人事处工作5年的老员工,今天我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唠真实情况。

话不多说:能!但能不能进985/211当老师,关键看这三个指标卡不卡得住你。去年我们学院收到的23份清华金融博士简历,对了只录了2个人,淘汰率高达91%。

第一个硬指标是年龄红线。现在985高校普遍要求讲师岗不超过32岁,副教授岗不超过35岁。有个清华博士科研能力特别强,但今年34岁还在做博士后,想来应聘副教授岗直接被系统筛掉了。

第二个是论文质量。别以为发几篇普通C刊就够用,现在头部高校都盯着《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这种TOP刊。去年录用的两位博士,一个手握3篇《金融研究》,另一个有2篇《经济研究》加1篇SSCI一区。

第三个是教学试讲关。很多学霸在这一点上栽跟头,我们去年遇到个清华博士,论文发了5篇核心,试讲时全程对着PPT念,台下学生直接举手说"老师能不能互动下",说一千,道一万教学评分没及格。

当然也有特殊通道。比如有国家级课题主持经历,或者获得过省部级科研奖励的,年龄可以放宽2-3岁。去年破格录用的一位博士,就是因为在读期间拿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奖。

建议在读的博士们注意这三个方向:①尽早完成核心论文;②抓住机会参与教学实践;③关注目标院校的预聘制改革动态。现在很多学校实行"非升即走",头三年考核压力会很大。

2024年清华大学金融博士进高校,这三个硬指标卡掉80%的人

金融博士就业真相:高校和券商哪个更吃香?

一、工作内容差别比想象中大

在985大学当老师的王师兄,每天雷打不动九点出现在研究室。上课、带研究生、写论文、申课题四件套占满日程表,还被拉去参与地方政府的智库项目。用他的话说:“青椒(青年教师)的命,就是被deadline追着跑?!?

反观进了头部券商的李师姐,上午在陆家嘴开策略会,下午飞深圳见上市公司老总,晚上回酒店还得改行业分析报告。去年跟着团队做完两个IPO项目,光年终奖就抵得上高校三年的工资。但她也吐槽:“连续熬夜三个月后,照镜子都怕看见自己的黑眼圈?!?

二、收入差距可能超出预期

高校的账其实不难算。中西部普通高校的副教授,每月到手八千到一万二,加上科研奖励和横向课题,年入20万算不错了。要是能拿到“四青”这类人才头衔,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能上七位数,但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考状元。

券商这边完全是另一套玩法。三中一华(中信、中金、中信建投、华泰)的应届生起薪通常在40-60万区间,做债的团队遇上行情好,三年级的分析师拿百万年薪不算稀奇。不过这个钱真不好挣,项目赶工时凌晨三点改材料是常态,碰上监管政策变化,半年的努力可能说黄就黄。

三、发展赛道截然不同

高校走的是“熬资历+出成果”的路子。35岁前要拼下国家课题,40岁前得混上博导,发不出顶刊论文的教授,可能到退休都还是普通教授。但优势是越老越吃香,六十岁带博士的教授大有人在,社会地位也肉眼可见的高。

券商则是典型的“青春饭”。研究岗做到首席算是天花板,多数人会在35岁左右面临转型——要么跳槽去买方机构,要么转管理岗,真正能坚持到退休的凤毛麟角。不过积累够资源的老江湖,自己开私募或者当独立董事的大有人在。

四、什么样的人该选哪条路

适合高校的人通常有俩特征:一是真心喜欢做研究,看见数据模型比见亲人都亲;二是能耐得住寂寞,评职称等个五六年不焦虑。去年有个博士师兄,放着百万年薪的offer不接,非要回老家二本院校,就因为喜欢没事泡茶写论文的清净日子。

券商更欢迎“现实主义者”。既要对市场波动敏感,又要能扛住高压环境。有个经典段子:在券商生存好的,要么是单身能随叫随到,要么是对象同在金融圈互相理解。去年某券商秋招,HR直接问应聘者“能不能接受领证前一天临时取消婚假”。

五、近三年的行情变化

现在高校门槛水涨船高。五年前还能进211的金融博士,现在连普通一本都要“3篇以上CSSCI+海归背景”。反倒是券商这两年扩招研究团队,特别是新能源、半导体这些风口领域,有些机构甚至开出“免实习直接发offer”的条件。

不过有意思的是,去年开始出现“券商回流高?!钡南窒?。有几位在投行干了七八年的VP(副总裁),突然跑去商学院当起了客座教授。问原因,说是“既想要高校的稳定,又舍不得业界的资源,现在搞产学研结合正合适”。

选高?;故侨蹋局噬鲜窃谔羯罘绞?。要问哪个更吃香,得先看自己到底是向往书斋里的岁月静好,还是渴望商场上的刀光剑影。有个在基金公司当董事总的师兄说得实在:“哪天要是觉得选错了,四十岁前都来得及调头——在金融圈混过的去高校讲课不怵场,从高校出来的搞量化研究反而有优势?!?/p>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