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3条
在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老师您好,我在国企工作8年,现在想读清华的经济学博士提升自己。但听说要脱产四年,学费还要30万,真的值得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遇到的一位学生,他在银行当主管,辞职读博后却面临就业困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清华经济博士的真实情况。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费用问题。清华经管学院博士项目分两种:普通博士每年学费1.48万,但需要脱产;在职博士项目学费28.8万(含论文指导费),学制4-5年。注意这个费用不含食宿、教材和出国交流费用,实际支出可能超过35万。
就业方面,我们追踪了2023届毕业的42名博士生数据:
高校任教占比55%(其中双一流高校占37%)
金融机构研究员占28%
政府智库占12%
自主创业仅5%
特别要注意的是,35岁以上毕业生进高校的比例骤降至18%,多数流向企业研究院。去年有位34岁入学的博士,毕业时因年龄限制,最终去了某券商研究所,月薪2.8万,这个薪资在金融行业并不算高。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读这个学位呢?根据多年观察,这三类人最合适:
1. 28岁以下想走学术路线的:比如某二本讲师,读博后成功进入211大学任教
2. 金融系统内的中层干部:某省分行副行长读博后调任总行政策研究室
3. 家族企业继承人:需要博士头衔提升社会地位
不建议以下人群盲目报考:
35岁以上普通企业职员
想转行到金融行业的非相关专业者
期待短期薪资翻倍的在职人士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在职博士和全日制证书一样吗?
A:毕业证书完全一致,但档案会注明培养方式
Q:可以边工作边读吗?
A:全日制项目严禁兼职,在职项目每周需保证3天在校
Q:导师会不会区别对待?
A:在职博士生确实存在"放养"现象,去年有学生反映两个月见不到导师
对了给个实在建议:如果你现在年薪超过50万,或者工作正处于上升期,建议慎重考虑。去年有位互联网大厂总监辞职读博,现在毕业反而找不到匹配岗位。但如果是高校老师评职称,这个学历确实能起到关键作用。
在职博士的学历真的被承认吗?
一、国家政策白纸黑字写着承认
先看最权威的说法。教育部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通过正规途径报考、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答辩的在职博士,学历学位与全日制博士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简单说,学信网能查到的博士学历,不管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都是国家盖过章的“正品”。
不过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1. 必须通过统一考试或教育部认可的申请考核制入学;
2. 毕业证和学位证上不会标注“在职”字样,和全日制证书长得一模一样。
二、实际认可度得分情况看
虽然国家层面承认,但现实中的认可度会有差异:
体制内单位(比如高校、事业单位)普遍认可,评职称、涨工资时和全日制博士同等待遇。某高校老师亲口说过:“我们学校近三年评上的教授里,有1/3是在职读的博士?!?/p>
企业单位更看重实际能力。有个做芯片研发的工程师朋友,读在职博期间直接参与了公司重点项目,毕业时工资涨了40%,公司压根没问是不是在职。
海外发展要特别注意,部分国家对中国在职教育模式理解不同,建议提前查清楚目标地区的学历认证政策。
三、3招教你辨别靠谱学校
现在市面上鱼龙混杂,教大家几招防坑技巧:
1. 查教育部名单:每年更新的《具有博士授予权单位名单》里没有的学校,直接pass;
2. 看学信网备案:报名前直接问学校“毕业证能不能上学信网”,含糊其辞的马上拉黑;
3. 问往届毕业生:找个近三年毕业的师兄师姐,问问答辩严不严、论文要不要盲审。
就有人栽跟头:某机构打着“免考在职博士”旗号招生,结果学生毕业发现学历根本查不到。这种“绊子”一踩一个准,千万要避开。
四、“懂行的人”的大实话
1. 别图便宜:正规在职博士学费通常比全日制高20%-50%,那种两三万包毕业的百分百有问题;
2. 时间成本比钱贵:周末上课+工作日加班是常态,没做好3-5年熬夜准备别轻易尝试;
3. 导师比学校牌子重要:特别是理工科,跟对能带项目的导师,比学校排名管用得多;
4. 论文卡人是真的:某985高校在职博士延毕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混学历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掏心窝的话:学历承认不承认,关键看你读得扎不扎实。见过在职博士发SCI的狠人,也见过全日制毕业水论文的混子。单位领导都不傻,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