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同济大学 > 报考指南

同济在职博士新规:6类人直接劝退,学费清单藏门道?

发布时间:2025-05-12 15:30:5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收到很多教师朋友私信:"同济在职博士还招不招?听说学费涨了?"作为“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2024年最新报考门道。先说重点:今年不仅报考条件有调整,收费模式也出了新花样,不注意这些细节可能白忙活大半年!

一、报名前先对照这3条硬指标

1. 学历门槛:必须持硕士学位证满5年(截止到2024年9月),专升本的朋友特别注意,专科起点读研的需要额外提交3篇核心期刊论文

2. 工作经历:基础教育岗要求6年以上教龄,高校教师岗可放宽至4年,但必须带过毕业班

3. 科研成果:近5年主持过省部级课题,或在SSCI期刊独立发表过论文(挂名不算数)

二、今年新增6类劝退人群

1. 想混文凭的:今年新增中期答辩淘汰制,去年就有28%学员卡在这关

2. 跨专业报考的:教育学原理方向明确要求本科必须是师范类专业

3. 体制外工作者:今年仅开放50个社会名额,优先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4. 计划三年毕业的:新规明确学制延长至4-6年

5. 预算15万以下的:基础培养费涨到12.8万,加上实践课程和海外访学,总花费可能超20万

6. 无法保证周末上课的:新增人脸识别打卡,缺勤超1/3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三、学费缴纳有讲究

今年采用分段收费模式:

录取时交6万注册费

开题前补交4.8万

论文答辩前缴清尾款2万

我强调一点:3月前报名可申请"青椒计划"减免1.2万,但需要签定向培养协议

四、“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1. 推荐信要找正高职称的写,副高的通过率不到40%

2. 研究计划书切忌假大空,去年有个学员写了"人工智能+教育"直接被毙

3. 提前联系导师有诀窍:周三下午是固定答疑时间,带上已发表的论文去办公室堵人最管用

个人觉得:

报考在职博士不是拍脑门决定的事,既要评估自身条件,也要吃透最新政策。特别是今年增设的师德考核环节,会查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这事,很多人压根不知道...

2024同济在职博士新规:6类人直接劝退,学费清单藏玄机?

同济大学教育博士毕业难度实测:延期毕业的三大“套儿”

在同济大学读教育博士的人,十个里有八个会私下吐槽“毕业比考进来难”。这话真不是夸张,光是看每年答辩季办公室门口蹲着改论文的博士生就知道。今天咱们不聊虚的,直接扒一扒那些让教育博士栽跟头的真实原因。

第一坑:论文发表卡脖子

很多博士生入学前觉得发两篇C刊不算事儿,结果开题后才惊觉掉坑里了。教育类期刊现在卷得离谱,去年某核心期刊的录用率直接跌破8%。有位师兄的论文被返修五次,每次都说“创新性不足”,对了硬是拖到第六年才见刊。更坑的是,有些导师会突然要求增加发表篇数,原本计划发2篇的变成3篇,直接打乱整个毕业节奏。

第二坑:导师时间永远对不上

教育博士多数是在职读的,本来时间就紧张。最要命的是约导师改论文像抢演唱会门票——提前两周约可能只能排到15分钟的会面。有位师姐的论文框架被导师否了三次,每次修改周期两个月起步。后来她学精了,直接搬个小板凳在导师办公室门口蹲点,这才把进度赶上来。记住,千万别等导师主动找你,脸皮厚才能毕业早。

第三坑:调查数据挖大坑

做教育实证研究的特别容易踩这个雷。有人花了半年联系了20所中学做问卷,结果收回来的数据信效度不过关。更惨的是疫情期间,原本定好的跟踪观察全部泡汤,不得不临时改研究方向。建议做田野调查的至少准备三套备用方案,跟合作单位签协议时要把突发情况写进条款里。

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有人读着读着就消失了吧?有个2018级的哥们,因为实验样本出问题,论文重做了三次。去年在食堂碰见他,头发白了一半,说是终于攒够数据准备预答辩了。所以说读教育博士光靠努力不够,还得学会“避雷”,尤其是开题时要把每个环节的潜在风险排查清楚,跟导师确认好硬性指标。最重要的是:永远给自己留足缓冲时间,别卡着deadline走。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