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2条
收到很多工程师朋友的私信:"在同济读个非全工程博士,到底有没有用?"作为带过5届在职博士生的导师,我用最实在的大白话给大家唠唠这件事儿。
首先要搞清楚,同济的非全工程博士证儿长啥样。毕业证和全日制一样都带"博士研究生"字样,学位证更是完全相同。去年我带的一个学生,就是拿着这个证评上了正高职称。但注意,学位网查得到的前提是必须通过统考入学,千万别信那些"免考“抱过”"的野路子。
课程安排特别照顾上班族。我带的几个学生都是每周六上课,疫情期间还能线上听直播。不过别以为能水过去,去年有个学生因实验数据造假,直接被取消了中期考核资格。同济对工程博士的要求就三点:真项目、真数据、真成果。
最关键的学费问题得算明白账。机械工程方向4年总费用28万,分学年交。对比复旦的32万和浙大的30万,算是中等价位。建议看看各校合作企业名单,比如同济和上汽、商飞都有联合培养项目,能争取到企业补贴的话最划算。
给犹豫的人三个实在建议:一是看工作单位认不认(国企/事业单位优先),二是看研究方向有没有企业资源,三是看能不能坚持四年。去年有个38岁的学生,孩子刚上小学,硬是咬牙凌晨做实验,对了发了2篇SCI。
要是这些条件都满足,非全博士绝对是个好跳板。但要是就想混个文凭,劝你还是别浪费这个钱。现在工程博士毕业越来越严,去年全校有1/3的人延毕,可不是开玩笑的。
同济大学非全博士申请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学历和学位是硬门槛
首先,硕士学历是基础。根据同济大学的规定,申请人必须已经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最晚需在入学前取得学位)。如果是本科直接申请,那必须是特别优秀的应届生,且有突出的学术成果(比如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获得过重要奖项)。
举个例子:土木工程专业的非全博士申请,如果本科期间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可能会被破格考虑。但这种情况极少,建议还是按常规路径准备。
二、工作经验和专业对口很重要
非全博士主要面向在职人员,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是加分项。比如申请建筑学博士,最好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能证明你的实践能力。
同济部分专业会明确要求“从事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工作满X年”,尤其是工程类、管理类学科。比如报考工商管理博士(DBA),通常需要5年以上的管理岗位经验。
三、推荐信和科研计划不能马虎
1. 两封专家推荐信:推荐人最好是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学者,或者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内容要突出你的学术潜力或实践能力,别找“关系户”随便写,审核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2. 研究计划书:这是申请的核心材料!研究方向要紧贴同济的优势领域(比如土木、环境、交通),同时结合你的工作实际。比如你在环保企业工作,可以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创新”这类课题,既实际又有深度。
四、考试和审核环节
1. 初试:部分专业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或专业课考试。英语难度接近六级,专业课侧重基础理论。比如机械专业可能考材料力学、设计原理等内容。
2. 复试:包括面试和材料评估。面试时会围绕你的研究计划提问,比如“这个课题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回答时要具体,避免空谈理论。
3. 政审和体检:按学校流程走即可,一般没问题。
五、其他注意事项
报名时间:每年11月左右开放申请,次年3月截止,具体看学院通知。错过就得再等一年!
学费和学制:非全博士学费比全日制高(一般4-6万/年),学制4年左右,周末或集中授课。
导师沟通:提前邮件联系意向导师,说明你的工作背景和研究方向。导师点头的话,成功率能翻倍!
亲情提示:材料准备要趁早!尤其是研究计划书和推荐信,至少提前3个月开始打磨。同济的非全博士竞争挺激烈,但只要你条件够硬、准备充分,完全有机会上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