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同济大学 > 报考指南

2025年同济大学工程在职博士申请,这四类人慎入!

发布时间:2025-05-12 09:15:2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在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提问:"同济大学工程在职博士到底难不难申请?听说有的学校卡材料特别严..."正好一同事身边有两位朋友去年刚成功上岸,结合他们的真实经历和院校招生政策,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一、先说硬门槛:三项条件缺一不可

1. 学历要求:必须持有硕士学位(单证双证都行),专科直接报名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有个特殊情况是本科毕业满10年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但去年整个学院只通过了2例这样的申请。

3. 推荐信:必须有两封正高职称专家的推荐信,这个环节卡掉了30%的申请人。有个取巧办法是找参与过联合项目的企业总工帮忙。

二、申请流程中的三个关键节点

以2024年申请时间线为例:

3月15日前要完成系统报名(千万别拖到截止日,系统经常崩溃)

4月底前要提交纸质材料(建议用顺丰特快,去年有人用普通快递耽误了)

6月中旬笔试+面试(工程数学必考,三年真题在学院官网都能下载)

三、适合申请的四种人

1. 国企/央企的工程技术骨干(特别是要评正高职称的)

2. 高校在职教师(评职称时博士学历直接加分)

3. 行业头部民企的技术总监(学历镀金对拿项目有帮助)

4. 有明确科研方向的技术人员(最好带着专利或科研项目申请)

四、“防坑”秘诀

1. 导师选择要提前半年联系(但别同时联系多个导师,圈子太小容易穿帮)

2. 研究方向要跟导师课题契合(有个朋友研究智慧城市,特意选了搞BIM应用的导师)

3. 学费问题要问清楚(目前是8万/年,但住宿费、实验材料费另算)

4. 毕业要求越来越高(近三年平均毕业时长4.5年,核心期刊论文是硬指标)

我强调一点:2025年开始新增了中期考核环节,会淘汰30%的进度落后学员。建议在职读博的朋友每周至少保证20小时学习时间,这点要提前跟单位沟通好。

2025年同济大学工程在职博士申请,这四类人慎入!

同济大学在职博士毕业到底有多难?看看最新通过率

一、毕业要求:标准不降反升

同济大学对在职博士的毕业要求,和全日制博士几乎“一碗水端平”。

课程学分:理工科通常需要修满12-16学分,文科类稍多,但每门课的考核标准一点不含糊。尤其是核心专业课,挂科率常年保持在10%左右。

中期考核:俗称“卡人关卡”。2023年数据显示,约20%的在职博士因中期考核未通过而延期??己四谌莅ㄑ芯拷贡ǜ?、学术成果展示,甚至现场答辩。

论文发表:理工科至少需要2篇SCI/EI论文(其中1篇一区),文科要求2篇CSSCI或等同级别期刊。关键是论文必须与学位论文方向高度相关,灌水文章直接被学术委员会打回。

二、时间精力:工作学业两头烧

在职博士最大的痛点就是“时间不够用”。

上课时间冲突:同济的博士课程多安排在周末或晚上,但遇到企业加班、出差,缺勤三次直接取消考试资格。有学员调侃:“上班996,读博ICU?!?

导师沟通成本高:全日制博士可以随时泡实验室,而在职博士只能见缝插针找导师。一位机械学院的导师直言:“带在职生,相当于远程指导科研,进度至少慢半年?!?

论文撰写周期长:白天忙工作,晚上熬夜写论文是常态。曾有学员耗时三年才完成初稿,送审后还被要求大修,说一千,道一万足足延毕两年。

三、论文盲审:最不可控的关卡

即便过了校内审核,外校盲审才是真正的“鬼门关”。

双盲机制:2023年起,同济全面推行“双盲评审”,评审专家不知道作者身份,作者也不知道评审是谁。有学员反映:“盲审专家提的问题比答辩还刁钻,有个错别字都能被揪出来?!?

通过率波动大: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2022年盲审通过率为68%,2023年骤降到52%。原因在于评审专家库扩容,标准趋向严格。

修改次数无上限:遇到过五轮修改的案例。某管理学博士的论文被要求补充案例数据,光是调研企业就跑了8家,前后折腾14个月。

四、资源竞争:导师名额越来越紧

同济大学从2021年开始压缩博士招生指标,导师每年带在职博士的名额普遍只有1-2个。

导师偏好变化:不少导师明确表示“优先带全日制”,因为学术产出更快。尤其是重点实验室的导师,手里项目多,更倾向选择能全天候投入的学生。

经费压力: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在职博士承担部分实验费用,比如材料测试、数据采集等。有学员算过账:读博四年,自掏腰包花了近8万。

五、真实案例:毕业的“幸存者”怎么说?

案例1:张工程师(土木工程方向)

白天在设计院画图,晚上跑模拟实验,凌晨改论文。最终发表3篇SCI,却因盲审意见“创新性不足”延毕半年。他说:“能毕业全靠老婆孩子给的精神支持?!?

案例2:李老师(城乡规划方向)

为了完成田野调查,连续两年暑假泡在村里。论文送审前查出重复率8.7%,差点被认定学术不端。后来重写了三章才通过。

写在说一千,道一万

想在同济大学拿下在职博士学位,除了硬实力,还得有“熬”的觉悟。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同济在职博士的最终毕业率仅为26.8%。有人中途转读硕士,也有人坚持五年才戴上博士帽。不过话说回来,难归难,每年照样有人能杀出重围——关键看你能不能扛住高压,把工作和学术的平衡术玩到极致。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及部分学院内部统计,个别案例为?;ひ铰宰鞯髡#?/p>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