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同济大学 > 学校资讯

同济大学金融非全博士报考别上当秘诀:这三类人千万别试

发布时间:2025-05-15 09:23:38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不少在职朋友私信问我:"同济金融非全博士到底值不值得考?听说很难?"作为带过5届考生的“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先给结论:这个项目确实含金量高,但以下三类人建议直接绕道!

一、先看硬门槛:这些条件必须达标

同济金融非全博士报考有三大硬指标:

1. 硕士毕业满5年(截止到入学当年9月)

2.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CSSCI论文

3. 单位出具"脱产学习证明"(每周至少3天在校)

去年预审环节就有37%的申请者卡在论文发表这一项。别忘了:非全博士的科研要求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别以为在职就能放低标准。

二、淘汰率最高的三类考生

根据2023年报考数据,最容易出局的是:

1. 跨专业突击型:某银行高管准备了3个月,复试时连《金融随机分析》基础模型都讲不清

2. 论文代笔型:初审查出2人论文查重率超30%,直接进黑名单

3. 时间管理失控型:去年有个考生录取后,因频繁请假被劝退

三、“上岸人”的备考建议

1. 提前联系导师:每年9月官网更新博导名单,建议准备3-5页研究计划书

2. 笔试复习重点:计量经济学占40分大题,建议吃透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

3. 面试避雷秘诀:去年有道题"如何用Copula模型分析沪深300与中证500的相关性",难倒一片

学费方面,目前是8万/年(3年制),比清北便宜但毕业要求同样严格。建议备考周期至少留足1年,特别是要协调好工作与学习时间。

四、适合报考的两种人

1. 金融机构中高层(风控总监/投行MD级)

2. 高校教师(评职称需要)

某券商副总去年上岸后坦言:"虽然要每周往返沪杭,但导师带的课题直接解决了我们量化团队的瓶颈问题。"

个人觉得:考非全博士不是赶时髦,得想清楚投入产出。建议先登录同济研究生院官网下载历年考题感受难度,再做决定。

下期话题推荐:《同济大学非全博士延期毕业的真实原因》

同济大学金融非全博士报考避坑指南:这三类人千万别试

同济大学非全博士延期毕业的真实原因

一、工作和论文两头烧

非全博士大多有全职工作,有人是公司骨干,有人是单位中层。白天处理完手头项目,晚上熬夜查文献、改数据是常态。有位在读的土木工程博士坦言:"上个月赶项目连续加班两周,导师催进度的邮件都没敢点开看。"

同济对博士论文的质量把控严格,尤其是实验数据、理论创新等硬指标,并不会因为"非全"身份降低标准。很多人卡在数据收集环节——工作日没空跑实验室,周末设备又预约不上,进度一拖再拖。

二、导师沟通成本高

部分导师带非全博士时存在"时间差"。全日制学生能随时到办公室讨论,非全学生只能线上沟通。有位经管学院的博士生举过例子:春节前给导师发过论文框架,等收到修改意见已经是三个月后,期间自己又接了新项目,根本没时间调整研究方向。

还有些导师对非全博士的课题方向有顾虑。比如理工科导师更倾向选择能长期泡实验室的学生做深度研究,而非全博士的选题往往结合工作实际,理论突破难度更大。

三、政策调整的蝴蝶效应

近几年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趋严。去年同济更新了论文查重标准后,有位环境工程博士的论文连续三次查重率超标——他参考了自己五年前参与的企业内部报告,没想到被系统判定为"自我抄袭"。类似的情况导致不少人不得不临时调整论文结构。

部分院系对非全博士的毕业答辩增加了预审环节。往年直接送外审的论文,现在需要先通过校内三位教授的盲审,相当于多了一道关卡。有学生反映:"预审意见回来后,光是补充实验数据又耗了半年。"

四、个人预期与现实落差

很多人读非全博士时低估了难度。以为和工作中的技术报告差不多,结果开题后发现要建立全新的理论模型。某机械制造方向的博士曾用"打补丁"形容自己的论文:每次修改都像在补漏洞,但核心创新点始终不明确。

家庭原因也不容忽视。35岁左右的非全博士群体中,有人因为孩子升学、老人患病等不得不暂停研究。一位延期两年的学生说:"去年孩子中考,我请假陪读了三个月,导师我就直接说'你这进度可能要延到下一批'。"

五、学校的弹性管理

实际上,同济对非全博士并非"一刀切"。图书馆专门为非全学生开通了远程访问知网的权限,部分实验室周末延长开放时间。研究生院每年还会组织两次进度座谈会,帮延期学生协调导师资源。

但现实是,这些措施很难完全解决根本矛盾。就像有位延期毕业的博士在论坛里写的:"白天开会说的'收到请回复',晚上收邮箱里的'修改建议',感觉自己活在两个平行世界。"

延期毕业从来不是终点。在同济的校园里,照样能看到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咖啡厅改论文的上班族,他们可能比全日制学生多花一倍时间,但每一步都踩得更实。毕竟对于非全博士来说,能在工作、家庭、学业的三重压力下坚持到现在,早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毕业"了。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