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同济大学 > 学校资讯

同济大学金融在职博士,花三年读它到底亏不亏?“懂行的人”教你算三笔账

发布时间:2025-05-15 09:07:17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有粉丝私信问我:"一朋友,我银行工作八年了,单位竞聘卡学历,同济金融在职博值不值得砸钱读?"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的表哥——某城商行支行长,咬牙读了同济在职博,去年刚毕业。上周聚餐他说了句特实在的话:"这文凭值不值,得看你家存折本答不答应,看你媳妇愿不愿意守三年活寡。"话糙理不糙,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说这事。

第一笔账:钱袋子要掏多少?

同济官网公示的金融在职博学费是18.8万,但这只是明面上的开支。每月两次周末上课,上海本地的要付高铁/酒店钱,外省的通勤成本更吓人——深圳某基金经理朋友,三年光机票就花了7.2万。论文阶段更烧钱:核心期刊版面费3-8万不等,数据购买少则五千,多则十万。我统计过20个已毕业学员的真实花费,中位数在28-35万区间。

第二笔账:时间怎么挤?

招生简章说"每月集中授课4天",但实际要准备的东西多得多。去年毕业的李姐在四大做审计,她说最崩溃的是开题报告撞上年审季:连续21天凌晨两点后睡觉,有天在虹桥机场贵宾室改PPT直接睡过头误机。更现实的是家庭时间——孩子家长会永远缺席,老人生病陪不了床,这些都是隐性成本。

第三笔账:回报能不能兜住底?

说点大实话:这文凭现在没以前吃香了。某省银监局人事处长跟我透露,他们更看重全日制博士。但三类人确实能翻盘:

1. 体制内处级干部(职称评定直接加码)

2. 金融机构中层(竞聘管理岗硬门槛)

3. 家族企业接班人(需要学历镀金)

有个典型案例:某城商行信贷部主任,读博期间跟着导师做地方债课题,毕业后直接被提拔为总行研究院副院长,这就是把学历资源用到了刀刃上。

【结尾干货】

要不要读?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单位是否有明文学历补贴(比如某政策性银行博士每月多补3000)

2. 直系领导是否支持(涉及请假、课题资源等)

3. 未来五年职业规划是否需要(转研究方向/晋升硬要求)

下期话题参考:《同济在职博士论文盲审通过率实地调查》

同济大学金融在职博士,花三年读它到底亏不亏?过来人教你算三笔账

同济在职博士论文盲审通过率实地调查

听到不少人在讨论同济大学在职博士论文的盲审情况,有人说通过率高得离谱,也有人吐槽"卡得特别严"。为了搞清楚真实状况,我特意跑到同济校区转了一圈,跟几位在读学生、毕业校友和导师聊了聊,把了解到的情况整理出来,给准备申请的朋友们做个参考。

一、盲审现场直击:实际通过率在什么水平?

根据研究生院老师提供的数据,近三年同济在职博士论文盲审一次通过率稳定在85%左右。这个数字比普通全日制博士略低3-5个百分点,但比很多双非院校高出一截。有意思的是,未通过的论文中超过70%是因为格式规范问题被退回,真正因学术质量被否的不到三成。

某学院教务老师翻着登记册说:"去年春季学期我们专业送了42篇论文,有6篇需要修改后重审。其中4篇是参考文献格式不对,1篇查重率踩线,只有1篇是专家认为创新性不足。"这种情况在理工科院系尤其明显,经管类论文因理论深度被要求修改的比例稍高些。

二、通过率背后的三个关键支撑

1. "预审机制"把关严

在职博士提交正式盲审前,必须通过三轮内部审核:导师初审、学科组交叉评审、院系答辩预审?;笛г和跬Ь倭烁隼樱?我论文光是预答辩就改了4稿,从实验数据呈现方式到结论表述,连标点符号都被抠了一遍。"

2. 模板化指导手册

每个学院都配有详细的《论文写作诀窍》,从目录层级到公式编号都有示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教授展示了他给学生的"自查清单":"包括页眉距页边距差1毫米这种细节都要检查,学生戏称这是'强迫症福音'"。

3. 弹性修改期

未通过盲审的论文有两次修改机会,且不计入最长修业年限。计算机系张校友回忆:"当年我图表编号出错被退回,在系统里重新上传修改版只花了三天,赶上了当季学位申请。"

三、师生眼中的盲审"通关密码"

跟几位顺利通过盲审的同学深聊,发现他们有三个共同特点:

选题紧扣导师在研课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接地气"

数据采集留有原始记录,特别是工程类论文的现场数据

文献综述不仅罗列观点,还会对比不同学者的争议点

土木工程学院的周导师我强调一点:"千万别在致谢里透露个人信息!去年有学生因为写了'感谢某地分公司领导支持'被判定违规,这种低级错误太可惜。"

四、“老江湖”的实操建议

1. 提前半年开始整理数据,留足时间处理异常值

2. 参考文献用EndNote管理,避免格式返工

3. 打印实体稿逐页检查,屏幕上看不出的问题纸上一目了然

4. 多找不同专业的朋友看摘要,确保外行也能看懂研究价值

电气工程系的陈同学分享了个小窍门:"我在提交前特意换了台老式显示器看论文,字体渲染差异能帮你发现很多排版问题。"

五、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清单

扫描件必须用学校指定扫描仪生成

涉及企业数据要有完整的脱敏证明

公式变量使用全院统一符号表

致谢部分控制在200字以内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真实案例:医学院刘教授带的在职博士生,论文内容质量很高,却因为把"Ⅱ期临床试验"写成"II期"被退回。这种数字格式的坑,大家千万要留心。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