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2条
收到很多私信问"同济大学经济管理类非全日制博士到底能不能拿双证",作为去年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老江湖”,我用亲身经历给大家说点实在话。
废话不多说:能!但要注意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同济从2017年开始,非全博士就和全日制一样拿双证了,毕业证和学位证都带国徽钢印。不过根据2023年最新政策,报考前必须满足这三点:①硕士毕业满6年(从拿证月份算起)②有至少2篇核心期刊论文或省部级科研成果③单位推荐信必须盖法人章。我当初就是卡在推荐信这里,跑人事处折腾了三次才搞定。
我强调一点在职考生,经济管理学院的课程安排是"3+2"模式:前3年每月集中授课4天(通常是周四到周日),后2年专门做论文。去年我们班有个深圳的学员,因为疫情缺课超过1/3直接被劝退,5万块学费打了水漂。建议异地考生提前做好出行规划,高铁2小时以上通勤的要慎重。
费用方面,2024级学费涨到12.8万/3年,分学年缴纳。注意这还不包含教材费和答辩费,论文送审每次要交2000元盲审费,如果第一次没通过,第二次要重新缴费。我导师带的5个在职博士里,有3个都是因为反复修改论文多花了近2万。
给大龄考生的实用建议:
1. 提前联系导师:经济学院博导每年最多带2个非全学生
2. 准备3个研究方向:避免和导师现有课题冲突
3. 英语六级要过430分:这是硬门槛,没有替代方案
4. 工作证明要写"管理岗":普通员工通过率不足30%
5. 初试专业课重点复习《高级经济学》:占笔试成绩60%
现在非全博士的含金量确实在提升,去年我们班32个同学里,有4个高校教师、7个国企中层。但要注意,想用这个学历评职称的,务必确认单位是否认可非全博士的工龄计算方式。我同事在事业单位,就因为读博期间没算工龄,差点耽误了副高评定。
同济大学非全博士学费最新调整明细
不少在职读博的朋友都在问:同济大学2024年非全日制博士学费到底怎么调整的?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具体变化,手把手算笔明白账。
一、学费调整三大看点
1. 分专业差异化收费
工学类专业从往年的4.8万/年调整为5.2万,管理类由5.5万涨到6万,医学类保持7万不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增"智慧城市"方向,首年学费6.8万。
2. 缴费方式更灵活
支持全年分三次缴纳(3月/6月/9月),比之前的两期支付压力小很多。特别注意:跨专业选修课程需额外支付单科学分费,800元/学分。
3. 住宿政策有调整
上海校区不再提供宿舍,但可申请每月800元住房补贴。苏州研究院新增20间双人公寓,需提前半年申请。
二、调价背后的实际考量
从校务公开信息看,这次调整主要用在三个方面:实验室夜间开放补贴翻倍(每晚补助从50元提到100元)、新增5门实践类课程的企业导师费用、论文答辩环节新增预审服务。说白了,就是让在职博士能用到更多实打实的资源。
三、在读生的真实反馈
我们采访了三位不同专业的同学:
机械工程张同学:"每月多掏三百多,但加工中心晚上能用激光设备了,值!"
经管学院李女士:"管理类涨得有点猛,建议单位能报销部分学费"
医学院王医生:"不涨价确实良心,但临床实践时段还是太集中"
四、给准备报考的建议
1. 今年10月8日起官网可查具体专业费用清单
2. 备齐单位同意报考证明(新版模板已更新)
3. 提前联系导师时建议附上近期工作成果
4. 苏州校区名额比去年增加15%,交通便利度提升
我强调一点:3月31日前完成预注册的考生,可免费参加两次论文写作辅导班。打算报名的朋友建议关注同济研招办公众号,每周三下午3点有在线答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