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层次:在职博士
招生简章
0篇
累计报读
0人
问答
2条
有学员拿着同济大学经济在职博士的招生简章问我:"老师,我要是读完这个项目,能去大学当老师不?"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我明告诉你:能!但要看三个硬指标。第一得学历够硬,现在普通本科院校招老师都卡博士学历,这点同济的在职博士是符合条件的。第二得专业对口,经济类博士去应聘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完全没问题。第三要看学术成果,这才是真正的敲门砖。
重点说说高校招聘的隐藏要求。去年我帮两个在职博士学员整理应聘材料,发现高??粗氐牟唤鍪茄Юな?,更看重这三样:1. 核心期刊论文(至少2篇)2. 参与过省部级课题 3. 有实际教学经验。同济的项目好在有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能带着做课题,这是普通在职博士没有的优势。
不过要注意三个现实问题:第一,985/211院校现在普遍要求海外经历,这点在职博士比较吃亏。第二,年龄限制,35岁是个隐形门槛。第三,公办院校现在实行"非升即走",前六年考核压力大。我认识个同济校友,读在职博士期间发了3篇C刊,毕业直接进了上海某二本院校当讲师,现在已经是系副主任了。
给准备走这条路的三个建议:1. 在读期间至少发2篇高质量论文 2. 主动参与导师的横向课题 3. 争取兼课机会。有个窍门:很多高校招聘时会注明"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者优先",这个证在读期间就能考。
亲情提示大家:不同院校要求差异很大。像江浙沪地区的高校更看重科研能力,中西部院??赡芨粗亟萄Ь?。建议提前锁定目标院校,看看他们3年的招聘公告,对照着准备材料。
同济大学经济在职博士的就业前景如何?
一、学校的“牌子”就是敲门砖
同济作为985、双一流高校,在长三角地区的认可度不用多说。经济类学科虽然不如理工科那么“老牌”,但依托学校整体资源,近些年引进不少国内外知名学者,研究方向和产业结合得很紧。比如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等方向,和上海本地的城市规划、科创企业联动很多。
在职博士毕业后,拿着同济的博士文凭,不管是国企、金融机构,还是高校、研究机构,简历关基本都能过。尤其在上海、江浙一带,校友资源遍地都是,圈子效应明显。
二、课程和资源“接地气”
在职博士的课程设计很注重实用性。比如“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城市经济与管理”这类课,直接对标当下热点。授课老师不少是参与过地方政府规划项目的,上课讲的案例可能就是某开发区的最新政策,或者某企业的真实运营数据。
另外,同济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浦东发展研究院等机构有长期合作,学员有机会参与实地调研或项目合作。这种资源对想转行到政策研究、咨询行业的人来说,相当于“直通车”。
三、就业方向比想象中广
很多人觉得经济学博士只能去高?;蜓芯克?,其实不然。同济经济在职博士的毕业生里,有人进了券商做行业分析,有人跳到大型房企做投资战略,还有人在政府部门负责经济政策制定。
举个例子,身边有个朋友读完在职博士,原本在银行做中层管理,后来被挖到一家科技公司当副总裁,主攻产业投资。他说,博士期间研究的“创新产业集群”课题,正好和这家公司的业务方向吻合,面试时聊得特别投机。
四、人脉圈层不一样了
读在职博士的人,本身大多已经是行业里的“中坚力量”。同学里有国企高管、外企总监,甚至还有自己创业的老板。平时小组讨论、课后聚餐,随便聊聊都可能碰出合作机会。
更不用说导师的资源了。同济经济学院的教授很多兼任政府智库专家或企业顾问,他们的推荐信或者内推机会,有时候比学历本身还管用。
五、个人能力提升肉眼可见
在职博士的论文要求不比全日制低,尤其是实证研究部分,需要分析大量数据、跑模型。这个过程里,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本事会突飞猛进。
比如做房地产经济相关的研究,得同时懂政策趋势、市场数据和金融工具。这种复合型能力,在职场里特别吃香。很多企业的高管岗,就卡在“既要懂行业又要懂理论”这个点上。
对了说点实在的,读在职博士肯定不轻松,周末上课、熬夜写论文是常态。但熬过去了,回报也实在。别的不说,单是同济博士的头衔,就能让简历多一层“光环”。再加上上海的地域优势,校友圈子的隐形资源,长远来看,这个投入还是挺值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