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资讯 报考指南 问答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院???/a> > 同济大学 > 学校资讯

同济大学在职博士真相:适合哪类人读?学费贵不贵?

发布时间:2025-05-13 11:23:01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有老师私信问我:"在同济大学读个在职教育博士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帮表姐参谋读博的经历。她当了12年高中班主任,评职称卡在学历上,说一千,道一万咬牙报了同济非全博士。今天我就结合她的真实经历,手把手给大家说清楚这件事。

话不多说:有用,但分人。关键看三点:

1. 你是不是体制内的教育工作者(中小学老师/教研员/教育局职工)

2. 单位是否认可非全日制学历

3. 能不能扛住3年边工作边读书的压力

以2024年最新政策来看,同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项目有三个硬门槛:

① 硕士毕业满5年(截止到录取当年9月)

② 必须有教师资格证

③ 现职单位开工作证明(重点中小学老师占优势)

学费方面确实不便宜,3年总共12万,还不算去上海面授的交通住宿费。不过跟普通博士比有个好处——不用脱产。我表姐就是寒暑假去集中上课,平时在线上讨论,论文阶段才需要常驻实验室。

最关键的是社会认可度。现在很多单位评职称时,非全博士和全日制是同等对待的。去年深圳某重点中学的招聘启事里,明确写着"博士学历(含非全日制)"。但要注意两点:

1. 体制外企业可能不太认

2. 想进高校当老师的话,非全博士竞争力较弱

给准备报考的朋友三个建议:

① 提前跟人事处确认政策(最好要书面文件)

② 选研究方向要和工作相关(方便收集论文数据)

③ 至少存够15万备用金(学费+差旅+论文实验)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要是单纯为了升职加薪,可能考个教育硕士更划算。但想在专业领域深耕,或者单位有硬性学历要求的,同济这个项目确实是国内top选择。就像我表姐说的:"虽然读得掉头发,但拿到学位证那天,校长主动找我谈教研室主任的岗位了。"

2024同济大学在职博士真相:适合哪类人读?学费贵不贵?

同济大学非全日制博士就业前景如何?

一、同济的牌子够不够硬?

同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尤其在土木、建筑、环境、交通等工科领域,行业认可度几乎拉满。学校本身的学术资源、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对非全日制博士的学术支持一点不含糊。很多导师既带全日制也带非全日制学生,课题组的实验室、项目资源都是共享的。举个真实例子:一位在读的非全博士朋友,参与过学校与某大型国企合作的桥梁检测项目,说一千,道一万研究成果直接被企业采用。这种“学术+产业”的结合,恰恰是非全博士的优势。

二、非全博士就业的真实去向

根据近几年同济非全博士毕业生的反馈,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三类:

1. 原单位晋升:很多在职人员读博是为了突破职业天花板。比如某设计院高工,读完博士直接升为技术总监;

2. 国企/事业单位跳槽:不少毕业生凭借同济博士学历+工作经验的“双buff”,成功跳槽到央企研究院、高校行政岗;

3. 跨界发展:曾有汽车行业工程师读完环境工程非全博士,转型做新能源环保项目,薪资翻了近两倍。

特别要提的是,同济在长三角地区的校友资源非常强大。像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企业,对同济博士的认可度几乎等同于“免检产品”。

三、读非全博士的关键门槛

别看是非全日制,想顺利毕业照样得脱层皮。首先入学考试和全日制是同一套卷子,英语门槛一点没降。上课时间虽然集中在周末和假期,但课程质量不打折——有学生吐槽过《高等工程数学》这门课,非全生和全日制用的同一本教材,作业量都差不多。最考验人的还是论文阶段,白天上班晚上写论文是常态,很多人头发都熬白了几根。所以千万别抱着“混文凭”的心态,学校和导师在学术要求上绝不会放水。

四、什么样的人适合读?

根据观察,这三类人最容易“读出来”:

技术岗位的中层管理者:比如工程单位的项目总工,读博后更容易进入管理层;

高校青年教师:评职称时博士学历是硬指标,非全模式能兼顾教学和科研;

家族企业接班人:有些二代需要学历镀金,但又得参与公司运营,非全的时间弹性刚好合适。

反例也有:比如纯粹为了落户加分、或者工作太忙完全抽不出时间的,往往中途放弃的概率更大。

五、报考前必须想清楚的事

首先看专业方向。同济的强势学科(土木、交通、汽车等)就业优势明显,但像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类偏文科的非全博士,市场需求量就小很多。其次要算经济账,非全博士学费普遍在15万-20万之间,加上异地学生的交通住宿费,投入成本不低。最重要的是和单位提前沟通好——有些单位支持员工深造,甚至允许用项目内容作为博士课题;但遇到不同意减工作量或者卡晋升的,读博过程会非常煎熬。

如果已经下定决心报考,建议重点关注同济各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动态。比如土木工程学院每年发布的《重点课题诀窍》里,经常出现“智慧城市”“低碳建筑”等前沿方向,这些领域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更强。另外多参加学校的行业论坛,去年就有非全博士生在“国际桥梁维护安全研讨会”上被中铁某局直接挖走。

推荐阅读: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