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海外在职双证博士,得先挑那种经过中国教育部认证的院校。然后按学校要求准备材料,通过申请审核或者面试就能入学。毕业满足条件后,能拿到学位证和成绩单,有些院校还会给学历证明。整个流程跟国内在职博士差不多,但得留意语言和认证的事儿,不能马虎。
首先得确认院校是不是被认证了。登录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查查目标院校在不在“国外高校名单”里。
不在的话,毕业文凭国内可不认,白花冤枉钱。比如某国商学院排名看着挺高,可没在名单上,有学生读完回来,评职称都用不了,特别亏。
然后看专业跟自己是否匹配。海外在职博士很看重“职业相关性”,比如做金融的报金融学博士,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通过的概率更高。
跨专业申请得补材料,比如学工科的想报管理学博士,得提交“参与企业管理项目”的证明,说明转专业的道理。
语言成绩得提前考。英语国家的院校,一般要求雅思6.5或者托福90以上。
小语种国家可能得考当地语言,比如法国有些院校要DELFB2证书。不过有些院校有中文授课项目,语言成绩能免,但学费通常贵点。
学历证明是必须的。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证、学位证得公证,还要翻译成目标院校的官方语言。
比如申请德国院校,得翻译成德语再公证。成绩单也要翻译公证,平均分最好在80分以上,太低了可能被拒。
工作证明得写详细点。写明职位、工作年限、主要职责,最好提提和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比如“负责公司市场调研项目,和博士研究方向一致”。
有推荐信更能加分,找直属领导或者行业前辈写,多说说“工作中展现出研究潜力”,比泛泛地夸“表现好”有用多了。
研究计划得认真写。不用太长,但要说明研究课题、方法、预期成果,还得结合目标院校导师的研究方向。
比如申请某教授的“可持续发展”博士,研究计划里提一句“参考该教授2023年发表的XX论文观点”,通过率能高不少。
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但得通过学校的审核或者面试。有些院校先审核材料,过了再面试,面试大多是线上,用Zoom或者学校指定的平台。
问的多是“为啥选这个专业”“研究计划可行吗”这类问题。也有院校要求提交“研究提案”,由导师组评估有没有价值。
学制更灵活些。一般2到4年,有些院校允许延长到5年,适合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学。
课程安排多是周末或者假期集中授课,每次1到2周,国内学生可以趁年假或者调休去上课,平时线上交作业、跟导师沟通。
学费支付方式不少样??梢苑制诟叮热绶?期,每期交20%,能减轻经济压力。
有些院校支持企业赞助,提供“公司付款证明”就能入学,不过毕业可能得为公司服务几年,签合同时得看清楚条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