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找中介申请非全日制博士吗?这得看个人情况。要是你工作太忙没时间研究流程,或者跨专业申请摸不清门路,找中介能省点事;但要是你熟悉申请步骤,身边有导师资源,完全不用花这个钱,自己办反而更放心。
工作强度大、挤不出时间的人,找中介合适。比如在投行上班的人,每天加班到半夜,哪有空研究十几所学校的招生简章?中介能帮你筛出“学制4年、周末上课、接受跨专业”的院校,还会把报名时间、材料清单列成表格,盯着你交东西,不用担心错过截止日期。
跨专业申请的人,中介能搭把手。比如你本科是工科,想申非全日制教育博士,对教育学的核心期刊、研究热点一窍不通。中介知道“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这些是核心期刊,会提醒你“至少发一篇相关论文”,还能帮你找教育学的老师改研究计划书,避免写得太外行。
没学术人脉、联系导师无门的情况,中介可能有用。有些中介和高校有合作,能帮你把材料递给目标导师,比如“这是某学员的研究计划,和您的课题方向契合”。虽然不能保证导师一定回复,但比自己瞎发邮件石沉大海强。
整理材料这块,中介确实专业。申请非全日制博士要交研究计划书、论文、工作证明等一堆东西,中介会按学校要求分类装订,比如某学校要求“研究计划书单独装订,用蓝色封面”,自己可能忽略,中介天天办这个,不会出错。
修改研究计划书是重头戏。有个学员自己写的计划太笼统,只说“研究企业管理”,中介帮他改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还补充了“结合您参与的某工厂转型项目”,更贴合非全日制博士的实践导向,导师看了更有兴趣。
提醒关键时间节点很管用。报名、材料提交、面试这些时间点,中介会提前一周就催你“下周三截止报名,记得填系统”“下月初面试,我帮你模拟了3套题”,比自己记日历靠谱,尤其适合容易忘事的人。
本专业申请、熟门熟路的人,不用找。比如你硕士就是法学,申非全日制法学博士,招生简章里的“发表2篇法学论文”“研究方向需与导师一致”这些要求,自己一看就懂,没必要让中介再讲一遍。
身边有导师或学长推荐的,自己办就行。比如你硕士导师和武大某博导是同学,让导师打个招呼“我学生想报您那,研究能力不错”,比中介所谓的“内部渠道”管用多了。有个学员就这样,自己联系导师,两周就收到了“欢迎报考”的回复。
时间充裕、爱琢磨的人,DIY更放心。非全日制博士申请流程不算复杂,无非是看简章、写计划、交材料、面试。每天抽1小时,花一个月就能研究透,还能避免中介乱推荐院校——毕竟自己最清楚想读哪个方向。
“保过”承诺大多是噱头。中介常说“交10万保你上岸”,但非全日制博士录取看导师意见和个人能力,哪有绝对的“保过”?真没考上,退款时还会扣“服务费”,最后拿回来的没几个钱。
推荐的院??赡懿豢科?。有些中介为了成交,给你推偏远地区的冷门院校,明明你能申211,却被忽悠报了普通本科,读出来含金量不高,白花钱。
收了钱就敷衍了事。交完钱后,中介把模板化的材料发给你,研究计划书改得还没自己写的用心,问问题半天不回,还不如自己动手。有个学员吐槽“花8万请的中介,还没我在论坛上问的学长说得清楚”。
总的来说,中介是工具,不是必需品。用对了能省时间,用错了白费钱。申请前先掂量自己的情况:时间够不够?信息搜集能力强不强?有没有人脉?想明白这些,再决定找不找中介也不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