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工作后读的在职博士,毕业证上写的啥学历?

发布时间:2025-05-25 15:27:23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一朋友去年刚拿到某985高校的在职博士学位,聚会时总被问:"你这博士和全日制有啥区别?毕业证上写的是硕士还是博士?"今天我们就来唠唠这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一、在职博士学历证书长啥样?

现在国内在职博士分两种:单证和双证。单证博士毕业发的是"博士学位证书",双证博士发的是"博士学历证书+博士学位证书"。注意看证书上的字样,如果是"非全日制"标注,那和全日制的证书模板完全一致,区别就在这四个小字上。

二、申请门槛比想象中低?

别被"博士"俩字吓住,现在很多高校对在职博士的招生政策很友好。像某中部211院校,只要硕士毕业满5年,有3篇省级期刊论文就能申请。但提醒大家,今年开始部分院校要求必须有省部级科研奖项,这个变化要特别注意。

三、哪些人适合读?

1. 高校教师评职称的(副教授升教授必备)

2. 国企中高层管理人员

3. 医疗系统的科室主任

4. 科研院所技术骨干

发现个新趋势,很多85后企业高管也开始扎堆读博,特别是金融和IT行业的。

四、费用要准备多少?

普通院校全程8-12万算正常,985院校普遍在15-25万区间。有个坑要注意:部分院?;岚汛鸨绶?、实验材料费单独收取,签约前务必问清是否包在学费里。

五、别上当诀窍

1. 警惕"免统考"“骗局”:正规双证博士都要参加统考

2. 导师选择有讲究:最好选55岁左右的博导,既有精力带学生,又不会很快退休

3. 毕业难度:理工科比文科容易发论文,医学类有临床数据优势

亲情提示大家,今年教育部新规要求所有在职博士的科研成果必须与本职工作相关,准备材料时要注意这点。

工作后读的在职博士,毕业证上写的啥学历?

在职博士导师最反感的三种学员,看看有没有你

在职读博的人越来越多,但能不能顺利毕业,导师的态度往往起关键作用。和几位带过在职博士的高校导师聊过后,我发现他们最“头疼”的学员类型出奇一致。下面这几种行为,千万别沾边!

第一种:把“混学历”写在脸上

“老师,您看我这个课题随便做做就行,反正单位只要个文凭。”——这句话一出口,导师心里基本已经给你贴了标签。

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培养标准是一样的,但总有人觉得“我在职我有理”。交材料拖拖拉拉、组会永远请假、论文数据糊弄了事…导师带过多少届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谁是真心搞研究。某985高校博导直言:“你敷衍的不是我,是你自己的时间。三年毕不了业,说一千,道一万着急的是谁?”

建议:入学前算好时间账。如果工作确实忙到无法兼顾,不如等时机合适再读。既然选择攻读学位,至少保证每周10小时以上的有效投入。

第二种:把导师当“百度百科”用

“老师,这个模型怎么建?”“文献去哪里查?”“实验数据怎么处理?”——有些学员连最基础的学术技能都没准备好,事事依赖导师手把手教。

导师不是私人助教,他们的职责是把握研究方向,而不是填鸭式教学。特别是在职博士普遍年龄偏大,导师更希望看到主动解决问题的学员。一位理工科博导吐槽:“有学生连专业软件都没安装,开题三个月了还在问基础操作,这样的进度怎么可能跟得上?”

建议:入学前恶补专业基础技能。遇到问题先自己查资料、找方法,带着思考后的具体问题再请教。比如:“我尝试了A、B两种方法,但结果出现X差异,您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第三种:把职场毛病带进学术圈

在单位里打太极、搞关系那套,在学术界根本行不通。有的学员张口闭口“我和某某领导熟”“我们单位项目资金多”,试图用社会身份换取学术便利;还有的动不动就讨价还价:“老师,这个实验太耗时间了,能不能换个简单的题目?”

学术圈看重的是真才实学,不是社会地位。某文科博导举了个例子:“有学员非要我把他名字挂到师兄的课题上,说这样‘面上好看’。且不说学术伦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侮辱其他学生的努力?!?/p>

建议:切换“学生思维”。在导师面前,职称和职位都是虚的,拿出踏实严谨的态度比什么都重要。遇到困难可以我就直接说“我现在卡在X环节,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而不是试图走捷径。

读在职博士就像跑马拉松,导师是沿途的补给站,能给你递水加油,但路终究得自己一步一步走。避开这些雷区,你会发现导师的指导比想象中更有价值。

推荐阅读:

  • 报名条件
  • 报考指南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