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在职博士能拿双证吗?这五个坑必须绕开

发布时间:2025-05-19 11:03:0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在知乎刷到个提问特别有意思:"单位评职称要求双证博士,可我都工作八年了,现在辞职读全日制也不现实,到底有没有靠谱的在职双证博士?"底下300多条回复里,有人晒录取通知书,有人吐槽被中介骗了3万块,还有人信誓旦旦说2025年要取消在职博士。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事儿。

先说个冷知识:国内目前有27所高校招收非全日制双证博士,北京就占了9所。我同事一姐妹去年刚拿到北师大教育学博士的双证,他跟我说关键要认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这个官方说法。这里划重点:专业学位!学术型博士现在基本不招在职的了。

报考流程其实比考研简单:每年10月在研招网报名→12月现场确认→次年3月考试。但这里有三个隐藏关卡:一是需要两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二是工作单位要出具《定向就业协议》,三是部分院校要求有省部级科研成果。我见过最狠的是某985高校,要求报考者近五年主持过国家级项目,这不是为难打工人嘛。

给大家列个别上当清单:

1. 警惕"“抱过”班",某机构去年被曝用P图伪造录取名单

2. 注意学习方式,有的学校要求每月集中授课15天

3. 查清导师带教名额,别成了"挂名弟子"

4. 学费要看清,管理类博士全程可能超过25万

5. 毕业要求差异大,有的要发核心期刊,有的只需学位论文

有个真实案例:李女士在央企工作,去年报了个"双证保录班",结果发现所谓双证是结业证+研修证。这跟正规的学历证+学位证完全两码事,现在还在打官司呢。记住,能在学信网查到的才是真文凭。

亲情提示下,2025年确实有政策变动,但不是说取消在职博士,而是规范招生流程。现在准备的话,刚好能赶上2025年3月的新政实施。如果拿不准主意,直接打目标院校研招办电话最靠谱,别轻信二手信息。

在职博士能拿双证吗?这五个坑必须绕开

2025年在职博士学费最新调整,这三类人最吃亏

一、刚攒够首付的工薪族要哭晕

今年某重点高校的招生简章一出,学费直接从8万跳到了12万。这对月薪两三万的上班族来说,相当于要多攒两年钱。有个在互联网公司当主管的老哥跟我吐槽:"去年看中的学校,今年学费涨了40%,现在买房和读书只能二选一。"

更坑的是,不少学校开始搞"阶梯收费"。前两年按旧标准,后三年按新标准收费。要是论文没按时过审,拖到第四年,每年得多交两三万。有个在国企工作的姐们,本来计划三年拿下学位,现在天天熬夜改论文,就怕多交冤枉钱。

二、跨省读书的成了冤大头

新政策里有个隐藏条款:异地教学点学费上浮15%。比如北京某高校在深圳的博士班,今年学费直接多收2万。在杭州某外企上班的张总就吃了这个亏,本来图方便选的教学点,现在要多掏五万块。

交通住宿这些隐形开支也蹭蹭涨。上海某高校要求每月必须到校本部签到,这对在二三线城市工作的学员来说,光高铁票一年就得搭进去万把块。有个在成都当医生的学员说,现在每个月都得请两天假飞北京,年终奖全贴路费了。

三、卡着年龄线报考的老大哥最惨

很多35岁以上的考生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重点关照对象"。某985高校明确说,35岁以上考生要额外缴纳2万元"培养费"。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李科长苦笑:"本来想着读个博士评职称,现在倒好,报名费都比别人贵个LV包。"

更扎心的是助学贷款政策。多家银行把在职博士的贷款年龄卡在35岁,超龄的要找担保人。有个40岁的工程师为了贷款,硬是拉来退休的老丈人做担保,老爷子到现在还嘀咕:"你这岁数读书,别是让人骗了吧?"

现在各高校的收费公示栏前天天挤满了人,有蹲着抄学费明细的,有拿计算器按贷款利息的。某高校财务处的人悄悄说,今年咨询退学政策的人比往年多了三成。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学费涨得肉疼,但学历这玩意就跟买房似的——越等越贵。

推荐阅读:

  • 报名条件
  • 报考指南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