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哲学在职博士真的存在吗?“老江湖”用大实话给你讲明白

发布时间:2025-05-03 13:11:43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我:"哲学这个冷门专业,真的能读在职博士吗?我单位评职称需要博士学位,但工作又丢不开..." 作为一个去年刚拿到社科院哲学在职博士录取通知的"“上岸人”",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说点大实话。

废话不多说:哲学确实有在职博士!但和热门专业相比有三大特殊门槛。第一是招生院校少得可怜,全国只有社科院、人民大学等不到10所高??瑁坏诙堑际Ω粗匮趸?,我面试时导师直接问"三年读过哪些哲学原著";第三是学费跨度大,从人民大学的8.8万到个别高校的26万都有。

去年备考时我整理过一份清单,目前还在招生的主要有这些院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历)

2. 中国人民大学(需提交3万字以上研究计划)

3. 复旦大学(仅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

4. 武汉大学(要求有CSSCI期刊论文)

我强调一点:北京师范大学从2023年起已停招在职哲学博士,网上有些中介还在虚假宣传,千万要上官网核实。

说到费用问题,这里有个省钱窍门。多数院校学费分3年缴纳,但像社科院如果一次性付清能省2万块。还有隐藏开支要注意:参加学术会议的路费、发表论文的版面费(核心期刊普遍3万起步)、古籍资料购置费等,这些隐性成本往往比学费还高。

哪些人适合读哲学在职博士?根据我们同学群里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高校教师(评职称刚需)

党政机关政策研究人员

真正痴迷哲学的"发烧友"

有个做企业高管的同学就坦言后悔了:"本以为哲学博士好拿,结果光德语文献翻译就卡了半年,早知道选管理学了。"

对了给准备报考的朋友三点建议:

1. 提前2年联系导师(好导师的报考名单都排到2026年了)

2. 工作单位必须开同意脱产证明(每年至少3个月在校)

3. 准备好古汉语或二外能力证明(很多院校有硬性要求)

说到这,肯定有人要问:"花二三十万读个冷门博士到底值不值?" 我的导师说过一句话特别实在:"哲学博士不是职业培训,是给灵魂找个归宿。" 下个月就要开始写毕业论文了,我整理了一份《国内哲学博士点最新报考攻略》,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哲学在职博士真的存在吗?过来人用大实话给你讲明白

哲学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哪个更适合上班族?

一、时间安排:碎片化 vs 全天候

在职博士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灵活??纬掏ǔ0才旁谥苣⒔诩偃?,或者线上授课,白天不用脱产。比如某高校的哲学在职博士项目,每月集中上课2-3天,其余时间自主研究。这种模式适合工作稳定、能利用晚上或通勤时间看文献、写论文的人。但要注意,碎片化学习需要极强的自律性,否则容易拖延。

全日制博士则要求完全脱产,每天泡图书馆、实验室是常态。如果工作暂时无法放下,或者家里有经济压力,辞职读书的风险会很高。不过好处是能专注学术,适合想深耕某个哲学领域(比如现象学、伦理学)的人。

二、经济成本:赚着工资读书 vs 纯支出

在职博士的学费通常比全日制高(比如某校哲学在职博士学费约15万,全日制8万),但不用放弃工作收入。假设你月薪1.5万,读4年在职博士期间能赚72万,扣除学费后仍净赚57万。全日制博士不仅没有收入,还要承担生活费,如果成家了压力更大。

不过,全日制博士的奖学金、助教补贴等机会更多。比如部分高校提供每月3000元左右的助研津贴,还能申请国家奖学金(3万元/年)。经济压力小的年轻人,或者有家人支持的,可以优先考虑全日制。

三、学习模式:实践结合理论 vs 纯学术训练

哲学在职博士的课题往往更偏向现实问题。比如有人研究“技术伦理在互联网公司的应用”,直接和自己的工作(如产品经理)挂钩,论文数据还能从公司业务中获取。这种“学以致用”的模式,容易得到导师和单位的双向支持。

全日制博士则强调学术创新,比如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重新阐释。这类研究需要大量阅读原著、参加学术会议,适合未来想进高?;蜓芯克娜?。但如果是单纯为了职场晋升,投入4年时间成本可能不太划算。

四、学位含金量:真的“不一样”吗?

很多人担心在职博士的证书会注明“非全日制”,影响含金量。其实从2017年起,教育部已明确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证书效力相同。用人单位更看重研究方向、导师背景和毕业院校。比如北大哲学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在求职时差异不大。

不过,部分高校对在职博士的毕业要求会略低(比如少发一篇核心期刊),但近几年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哪种形式,博士论文的质量才是硬指标。

五、什么样的人适合选在职博士?

有明确职业规划的人:比如高校教师评职称、企业高管提升管理思维。

家庭负担较重的群体:需要稳定收入维持房贷、育儿开支。

实践型课题研究者:比如研究“儒家思想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需要大量实地调研。

六、什么样的人该选全日制博士?

追求学术理想的年轻人:比如想专攻分析哲学、批判理论等深度领域。

暂无经济压力的群体:比如单身、有存款,或配偶收入能覆盖家庭支出。

需要快速拿到学位的人:全日制通常4年毕业,在职可能延长到5-6年。

七、别忽略“隐形门槛”

导师态度:有些导师不愿带在职学生,认为其精力分散;而有些导师看重在职生的社会经验。

单位支持:如果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读在职博士很可能半途而废。

家庭配合:尤其是有孩子的人,需要家人帮忙分担家务,否则很难平衡时间。

如果纯粹为了“博士”头衔,在职博士确实是上班族的务实选择。但若真心热爱哲学研究,愿意为学术投入全部精力,全日制带来的成长会更彻底。关键是想清楚:你读博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还是追求精神世界的突破?

推荐阅读:

  • 报名条件
  • 报考指南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