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约100元一晚-全国空降约茶品茶,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

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 报名条件 > 报考常识

数学在职博士有没有?这六所高校招生信息全解答

发布时间:2025-04-23 14:11:01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分享到:

收到很多老师、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的私信,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数学专业到底有没有在职博士?我专门跑了三天教育局官网,打爆了十几个招生办电话,今天给大家说点大实话。

话不多说,数学在职博士确实有,但全国只有不到10%的高??琛8?024年最新政策,这六所高校的数学在职博士项目最靠谱,

1. 北师大应用数学专业

2. 山东大学计算数学方向

3. 华东师大数学教育博士

4. 武汉大学金融数学项目

5. 西安交大工程数学方向

6. 南京师大统计学博士

这些学校都有个共同特点——专业课都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像山大的王老师说的,"我们数学博士班60%学员都是中学竞赛教练,他们暑假集中一个月来校做课题研究。"

报考条件有三条硬指标必须同时满足,

硕士毕业满2年(计算到报名当年8月31日)

有省级以上数学相关奖项或核心期刊论文

现工作单位出具培养协议

学费方面分三档,师范类院校3-5万/年,综合类大学6-8万,带实验室资源的工科强校要到10万左右。特别注意武汉大学从2024级开始实行新规,要求学员必须参与导师的横向课题。

给准备报考的朋友三点建议,

第一,优先选有行业背景的导师,比如带过中学奥赛队的教授

第二,准备好近五年的数学建模参赛记录

第三,提前联系在读师兄师姐了解毕业难度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杭州某重点高中的李老师,连续三年报考某985高校被拒,后来改投南师大的统计学博士,就因为他在核心期刊发过两篇高考数学研究论文,去年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

数学在职博士有没有?这六所高校招生信息全解答

数学在职博士毕业到底有多难?“老江湖”说大实话

一、时间掰成两半用,精力根本不够烧

在职博士最大的矛盾,就是工作和学习抢时间。白天上班处理项目、开会、写报告,晚上回家翻开文献就开始算公式、推定理。周末别人逛街遛娃,你在家对着草稿纸挠头。有位读完数学在职博士的老哥说,“那几年,我每天睡不到5小时,咖啡当水喝,连做梦都在解微分方程?!?

数学研究本身就需要大块时间沉浸思考,但在职状态下,时间被切得稀碎。好不容易有个思路,可能被一个工作电话打断,再想接上就得重头再来。更别提出差、加班这些突发情况,进度一拖再拖是常态。

二、论文门槛高,导师要求“玩真的”

数学博士毕业的核心指标是论文,尤其是理论创新性。在职博士的论文和全日制标准一致,导师不会因为你在职就放水。有位高校教授直言,“数学论文造不了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拿不出硬货,别说毕业,开题都过不了?!?

数学研究往往需要长时间积累,而在职生可能两三年内就要完成从选题到答辩的全流程。比如做代数几何的,光弄懂前人的理论就要花大半年,自己再找创新点更是难上加难。有人卡在某个引理上整整8个月,头发白了一半,对了靠导师点拨才找到突破口。

三、跨学科“混搭”越来越吃香,但难度翻倍

现在不少数学在职博士会选择交叉领域,比如金融数学、生物统计,觉得这样“好落地”。但实际上,跨学科意味着要同时啃两个领域的硬骨头。搞计算数学的得学编程、跑仿真;做应用统计的还得懂行业背景。有位在互联网公司做算法的博士吐槽,“我白天调参搞模型,晚上还得恶补测度论,生怕组会汇报时被导师问住?!?

更现实的是,很多单位不会因为你在读博就减少工作量。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在职博士生苦笑道,“年终考核照常,项目指标照扛,只能凌晨爬起来改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我直接住进了学校实验室?!?

四、同辈压力大,心态容易崩

在职博士的社交圈分两极,同事觉得你“清高”,同学觉得你“不纯粹”。全日制博士生可以全天泡图书馆,而在职生只能抽空蹭课、线上讨论。有位姐姐分享,“有次去听学术讲座,周围全是95后,我一个80后坐那儿像家长参观校园?!?

更扎心的是,同龄人可能早已升职加薪,而你还在为毕业挣扎。有人读了五年还没发够论文,同期入职的同事已经当上部门主管。心态一垮,就容易自我怀疑,“这把年纪折腾这个,到底值不值?”

五、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焦虑的开始

即便咬牙熬到毕业,也不代表高枕无忧。高校教职竞争激烈,企业更看重实战经验,博士学位未必能直接变现。一位毕业后跳槽到研究院的博士说,“简历上多了一行学历,但工资没涨,反而因为脱产学习错过了两个晋升机会。”

但话说回来,能坚持到对了的在职博士生,往往早就不是为了“划算”而读博。就像一位导师说的,“数学研究是‘用爱发电’,没点死磕的劲儿,趁早别开始?!?

所以哈,想读数学在职博士的朋友,先摸摸自己的底,能不能接受未来3-5年没有娱乐、没有假期?能不能扛住工作和学术的双重暴击?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带着草稿纸和保温杯,上路吧。

推荐阅读:

  • 报名条件
  • 报考指南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报名咨询电话

400-860-3166

  • 招生顾问